黑人女性小说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黑人女性主义 切入点:文化身份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33期
【摘要】: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占据一席之地的是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属性和身份问题。黑人女性作家的这种特有的生存境遇和边缘化的身份的特点赋予了她们独特的女性主义的视角和写作手法。黑人女性作家诉诸笔端的是黑人女性如何寄希望并行动起来摆脱自身身份被边缘化的问题,同时她们也解读了黑人女性被客体化、边缘化的命运。
[Abstract]:The black women in the novel occupy a space for one person is the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black wome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lack female writer of the survival situation and the marginalized status gives them a unique feminist perspective and writing style. The black female writer to resort to the black women to hope and action get rid of their identity of being marginalized, and they also interpret black women objectified, the fate of marginalization.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紫色》与《妻妾成群》比较分析——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处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1期
2 徐灵珊;;追求世界的和谐——论《紫色》中的生态女性主义[J];才智;2009年08期
3 李玉凤;;《紫色》:性别超越后的回归[J];长城;2010年04期
4 吴珊;;艾丽丝·沃克《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浅析[J];长城;2010年08期
5 李小冰;;《无名的裘德》与《紫色》中双性同体形象比鉴[J];长城;2011年06期
6 吴方;;解读《紫色》中的新妇女主义思想[J];长城;2011年10期
7 王镇;;《紫色》的后现代女性思想探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许焕荣;;论《紫色》中西莉所体现的边疆意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2期
9 李小冰;;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论《紫色》中的双性同体形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朱安春;;从《紫色》看黑人女权主义法律观[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艳玲;;论《紫色》中被殖民者的矛盾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修树新;;从《紫色》中透视“善”的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樊秀秀;译者的性别身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胡松波;黑天使的觉醒[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4 李晨;《紫色》汉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孟欣;性别,种族,,和谐—妇女主义观下的《紫色》[D];兰州大学;2011年
6 郑丹;茜莉的成长和蜕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里艳;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下《紫色》汉译本对比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邢蓉;寻找心灵的灯塔[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玉凤;一位执着的黑人女性主义探索者[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黄立华;寻找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铌;阎立君;;黑人女性的大众文化批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2期
2 曲肖玉;;命运在她们掌握之中——《她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认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6期
3 霍侠;;《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新黑人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4 卢亚男;;试论《对抗的力量》中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5 石骞;;西莉的新生——从《紫颜色》探析黑人女性走向新生的原因[J];中国报业;2012年12期
6 黄佳佳;;玛雅·安吉罗诗歌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0期
7 王飞;;国内新世纪以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8 邹惠玲;;美国文学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简论[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9 郑茗馨;王军;;黑人女性作家的自传体小说与黑人女性主义批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年01期
10 周绍斌;;《最蓝的眼睛》中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项星;;从《最蓝的眼睛》中的叙述者看黑人女性身份构建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孟令娟;;论《宠儿》中黑人女性的主体构建与自我解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翁珲珲;;莫里森笔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声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报道员 柯楠;贫困是美黑人女性乳癌死亡率高之因[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当黑人女性走向成功[N];中国妇女报;2003年
3 邵敏;“被子”与黑人女性自我重塑[N];文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康慨;黑人女性首次荣获龚古尔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陆志城;出生体重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重塑黑人女性形象[D];苏州大学;2010年
2 谢莉莉;20世纪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嬗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珊;白人主导文化下黑人女性两种响应之对比[D];安徽大学;2004年
4 妥玉娟;探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对黑人女性文学的继承和发展[D];新疆大学;2012年
5 孙一博;《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身份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彭莹;从沃克的创作艺术看她的黑人女性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沈娟;艾丽斯·沃克对黑人女性艺术创造力的寻找[D];武汉大学;2005年
8 宋媛媛;黑人女性之歌[D];西北大学;2010年
9 傅兴丽;黑人女性的觉醒之旅[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良红;爱的扭曲与回归:解读小说《爱》中黑人女性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8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78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