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文艺批评理论的詹姆逊民族寓言思想
本文选题:詹姆逊 切入点:民族寓言 出处:《内蒙古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是当代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之一,更是一位杰出而大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86年,詹姆逊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为已故同事和友人罗伯特.艾略特举行的第三次纪念会上做了一篇名为《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的演讲稿,后被收录于《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这篇论文被看做是詹姆逊第三世界文学理论和文学寓言观的来源。詹姆逊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自己对于“三个世界”的分法,并提出了“民族寓言”这一概念。 形成民族寓言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在詹姆逊思想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总体性思想,其影响最大、独创性最高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以及直接运用于形成“民族寓言”概念的西方寓言理论。“民族寓言”这一概念,是詹姆逊在《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意在阐释第三世界文学的本质,是指用文本来表现作者对于整个民族和社会的政治观念,是有意识的将政治投射到本文并以寓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詹姆逊提出“民族寓言”这一概念,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泛滥的情境下提出的,并不是偶然现象。后现代主义思潮发展迅猛,大有覆盖全球之势,詹姆逊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提出了“民族寓言”这一概念,为的是以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来与该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相抗衡,避免出现后现代主义一统全球的情况。詹姆逊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尚未被后现代主义完全覆盖的第三世界国家和第三世界文学。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西方文化殖民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大,这是中华民族在强大的西方文化面前遭遇的新一次精神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重提詹姆逊的民族寓言思想,是有着重要价值和深刻意义的。一味宣扬传统,无法抵御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渗透;只有主动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经验融入传统、改造传统,才能使中国的民族传统富有生机的发展。他的民族寓言思想,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蚀,看到了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学在保持特质、保持与西方差异的同时同西方文学平等交流的可能,给我们以无限启示。
[Abstract]:Frederick James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mporary cultural critics and an outstanding and bold Marxist theorist. Jameson delivered a speech entitled "third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ism"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at the third memorial for late colleague and friend Robert Eliot. Later in the book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This paper is regarded as the source of Jameson's third World literary theory and literary fable, in which Jameson discusses his own division of "three world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fabl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fable is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verall thought, which is in the basic position in Jameson's thought,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and originality in the post-modernism theory.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fable" is the core concept put forward by Jameson in the third 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ism. It is intended to explain the essence of the third World literature, and refers to the use of texts to express the author's political ideas about the whole nation and society. Jameso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fabl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western postmodernism. It is no accident. Postmodernism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has a tendency to cover the whole world. Jameson is acutely aware of thi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ional fable". In order to counter the anti-logos centrism with a logos centrism, To avoid a post-modernist monolithic global situation. Jameson pinned this hope on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and third-world literature, which had not yet been completely covered by postmodernism. But toda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literature is inevitably influenced by postmodern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ulture colonization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is is a new spiritual crisis fac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face of strong western culture.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recall Jameson's national fables. It is impossible to resist the infiltration of colonialism and imperialism by blindly propagating tradition; only by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integrate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and post-modernity into tradition and transform tradition, His national fable thought not only made us see the erosion of Western imperialism and colonialism, but also saw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hat's more, we can see the possibil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mmunicating equally with the western literature while maintaining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West, which gives us infinite enlightenmen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逢振;道德、政治欲望和《政治无意识》里的乌托邦主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3期
2 王敏芝;詹姆逊文化研究方法及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3 曾耀农;詹姆逊电影理论及在中国的传播[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吴学琴;詹姆逊元批评解释学的理论视角评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侯斌英;詹姆逊论大众文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宁;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J];南方文坛;2002年02期
7 刘进;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寓言理论评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高远东;经典的意义──鲁迅及其小说兼及弗·詹姆逊对鲁迅的理解[J];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04期
9 肖丰;;詹姆逊的意识形态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10 臧佩洪;难以回避的:不是文化霸权,而是资本逻辑——詹姆逊对作为他者的现代性的晚期马克思主义抗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骞;;詹姆逊对“生产方式”的坚持与阐释[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胜云;;论詹姆逊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陈春莉;;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观[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程伟礼;;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资本文明极限[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6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7 程伟礼;;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8 程伟礼;;“中国不确定论”:全球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焦点[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9 高楠;;文学经典的危言与大众趣味权力化[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逢振;为什么编《詹姆逊文集》[N];光明日报;2004年
2 杨仁敬;詹姆逊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情结[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康慨;詹姆逊获郝尔拜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胡亚敏;詹姆逊:从文学批评到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姚建斌;走向马克思主义阐释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李世涛;詹姆逊:从后现代性返身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马海良;评陈永国教授《文化的政治阐释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申霞艳;个人叙事与民族寓言[N];北京日报;2011年
9 宁媛 饶思中;要消费,更要承担责任[N];文艺报;2004年
10 肖自强 张翠;润物细无声[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韩雅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7 禹建湘;现代性症候的乡土想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包立峰;意识形态幻象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D];吉林大学;2009年
9 侯斌英;空间问题与文化批评[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吴建设;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元乔;进入中国文艺批评理论的詹姆逊民族寓言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程江华;抵抗的乌托邦[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4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丰;詹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侯斌英;试论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04年
7 龚蓓;论全球化语境中张艺谋电影的本土化策略[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琼;试析F·R·詹姆逊的认知测绘思想[D];山西大学;2010年
9 丁升华;詹姆逊的文化转向理论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春娟;从詹姆逊关于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期看语言论转向[D];安徽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83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68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