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中的英雄空间与英雄再生
本文选题:后现代语境 切入点:英雄传奇 出处:《文学评论》2014年03期
【摘要】:在后现代语境中,由于英雄期待与英雄本领之间的脱节,英雄精神与英雄形象之间的背离所导致的英雄空间的形成,以及这个空间的分割和膨胀,导致了英雄的被改造和被消解,尤其是第三世界的英雄期待正在被改变。但是,由于英雄的集体无意识属性和社会历史积淀,决定了英雄情结的永驻和人们对英雄的永久的留恋。而中国和合文化在英雄空间中更具张力。正是这种永驻和留恋以及张力构成了后现代语境中中国英雄经典的期待延续和多元再生。
[Abstract]: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because o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hero expectation and hero 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hero space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between hero spirit and hero image, and the division and expansion of this space,This has l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heroes, especially in the third World, where heroic expectations are changing.However, because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of heroe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history, it determines the perpetuation of heroic complex and the permanent nostalgia for heroes.And the Chinese harmony culture in the heroic space more tension.It is this persistence, nostalgia and tension that constitute the continuation and pluralistic regeneration of the classic Chinese heroes 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审美形态研究》(编号:11xzw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玲玲;;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J];当代电影;2012年06期
2 王建疆;;全球化背景下的敦煌艺术再生问题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本红;袁晓薇;;略论《招凉亭贾岛破风诗》——兼论贾岛形象在表现元代文人心态方面的意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方晓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苏轼写给苏辙的词看其兄弟间的情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左鹏;;论李清照的反叛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4 曾祥波;从宋初政治的崇文倾向看宋诗气质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孙明材;;“出尘拔俗有远韵而语平易”——黄庭坚后期的诗歌创作追求[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6 饶少平;;论杂体律诗的进退格[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霞;;“芙蓉”与“水”——浅析李白与苏轼诗歌的“自然”审美品格[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刘越峰;;欧阳修对“西昆体”态度辨析——兼论后期西昆作家创作风格的蜕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何欣竹;;苏轼旷达词月意象简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赵鸿飞;;周弼《三体唐诗》与宋人论诗对“法”的推崇[J];长城;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洋;曹永正;;从《九色鹿》谈动漫对敦煌艺术的绿色开发与传承[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甘生统;皎然诗学渊源考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熊江梅;六朝文体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毛文琦;中国古代词学范畴举隅[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9 吴增辉;北宋中后期贬谪与文学[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黄莹;生的极限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杰;;论后现代语境中的理性哲学[J];当代经理人;2006年06期
2 蒋盼;;禁忌的舞蹈——后现代语境下的华语同性恋电影[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周璇璇;;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文学[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11期
4 方克强;;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再现世界”命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黄宝富;;后现代语境中喜剧形式的现代性诉求——电影《斗牛》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代立宁;;后现代语境下国剧的发展策略[J];四川戏剧;2013年06期
7 杨文臣;;解构不掉的文学真实——兼论后现代语境下如何言说文学的真实性[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封秋昌;;后现代语境与文学艺术的“灯火”作用[J];长城;2001年06期
9 王岳川;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反思[J];涪陵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10 叶扬秋;;试论两岸当代艺术在后现代语境下发展的差异[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威;;标准的缺失——关于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标准问题[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禹建湘;后现代语境下的乡土想像[N];文艺报;2005年
2 张巨斌;高雅音乐自古就是小众[N];音乐周报;2008年
3 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调笑文艺的消解功能到文艺标准的重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幸洁;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燕;后现代语境下的认同建构[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年
3 熊墁;喜剧的形态变异[D];浙江大学;2007年
4 顾鸿飞;后现代语境下摄影的挪用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顾琦;后现代语境下初中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王sョ,
本文编号:1711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1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