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和《生日聚会》中自由逃避者之社会心理学研究
本文选题:哈罗德·品特 切入点:《房间》 出处:《中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哈罗德·品特(1930—2008),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英国剧作家。他对现实生活对话中的非理性因素有着准确而细腻的洞察,使其作品呈现出谜一般的姿态:令人疑惑,引人注目,又动人心魄。 从独幕剧《房间》到多幕剧《生日聚会》,总是有一种模式贯穿始终:在一个蚕茧般的房间里,普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不愿意走出自己的房门。在他们的日常对话中,能观察到大量不合作的回应,尴尬的沉默和停顿。当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后,房间内安静平凡的格局被打破,导致人物内心对自由的恐惧被投射到外在后,精神世界最终走向崩溃。 本文基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关于自由的理论,对品特的剧作《房间》和《生日聚会》中的人物进行社会心理学分析。本文将人物的精神发展与社会背景相联系,对关于剧作中自由逃避者的原则,神经质症状,以及逃避机制从社会心理学方向进行研究。 本文在绪论中首先介绍研究问题和目标、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相关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方法等。第一章讨论了自由逃避者所遵循的社会心理学原则,并解释了自由为社会心理学命题的合理性。第二章从文本中收集质性数据,闸释了剧中自由逃避者之神经质症状,并用社会心理学方法对其进行精神分析。第三章对剧作中人物的自由逃避机制进行了系统化分类,并提供了相应的社会心理学阐释。 最终,本文得出结论,在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品特剧作中,人物难以抗拒自由带来的无力感和隔离感,用尽各种方式逃避自由,却终究难以找到一个出路。至此,在跨学科视野下,本文完成了社会心理学分析和文学研究。
[Abstract]:Harold Pinton,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1930-2008,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modern British playwright.He has an accurate and delicate insight into the irrational factors in the dialogue of real life, which makes his works show a mysterious attitude: puzzling, striking, and moving.From one-act play "Room" to "birthday party", there is always a pattern: in a cocoon room, ordinary people lead ordinary lives and do not want to go out of their own door.In their daily conversation, they can observe a lot of uncooperative responses, awkward silence and pauses.When a mysterious figure appears, the quiet and ordinary pattern in the room is broken, leading to the inner fear of freedom being projected to the outside, and the spiritual world finally collapses.Based on American social psychologist Eric Fromm's theory of freedo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in Pinter's play Room and Birthday Party.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inciples of free escapist, neurotic symptoms and escape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sychology.In the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blems and objectives, playwright Harold Pinter,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of social psychology followed by free evaders and explains the rationality of freedom as a proposi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The second chapter collects the qualitative data from the text, explains the neurotic symptoms of the free evaders in the play, and makes a psychoanalysis of them with the method of social psychology.The third chapter systematically classifies the escape mechanism of characters and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explan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Finally,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in Pinter's play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society,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characters to resist the feeling of powerlessness and isolation brought by freedom, and to exhaust all kinds of ways to escape freedom, bu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way out after all.So far, in the cross-disciplinary view, this paper has completed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literary research.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杭;;如鼓声般的品特[J];上海戏剧;2010年12期
2 叶匡政;;品特讨论的不是月球[J];中国西部;2009年Z1期
3 安妮玛丽·库萨克;哈罗德·品特;胡明华;;哈罗德·品特访谈[J];译林;2006年02期
4 方柏林;;品特沉默了[J];艺术评论;2009年03期
5 马丁·艾斯林;欧洲现当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J];戏剧;1994年01期
6 邓红霞;哈罗德·品特荒诞主题的表现手法[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袁德成;在荒诞和晦涩的后面——论哈罗德·品特的戏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8 芭芭拉·凯因;孙燕;JJ·史密斯-摩尔;;我要更勇敢[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1年08期
9 罗伯特·麦克朗;林骏;;静默与影响[J];书城;2005年11期
10 张祈;;(英)哈罗德·品特诗选[J];扬子江诗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宝;;从《生日宴会》里透视权力关系中的压迫现象[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贤军;;论《送菜升降机》中的玩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阮志群;;中国纺织品特保法律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保健品系列[A];二○○三年全国鹿业发展信息交流会材料汇编[C];2003年
5 吴建华;;天籁村品茗[A];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C];2007年
6 栾玲;田云龙;邹立秋;于涛;马秀荣;;烟台市保健食品卫生状况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田长祥;田硕;;败酱草临床应用举隅[A];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桑海清;丁林;戴jf谟;;一个用于新生代定年的Ar-Ar法标准样:BT-1透长石[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骆锦芳;;挑战传统:论荒诞派戏剧及其艺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郭旭峰;屠建祥;刘宝林;;一种确定食品流态化速冻操作参数的简易方法[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玺璋;解放了读者与观众的品特[N];文艺报;2010年
2 福建省厦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 马丁;商品特卖会要求顾客开包检查涉嫌侵权[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胡;大卫·哈尔获品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林克欢;荒诞与茫然[N];北京日报;2011年
5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 江海虹 陆圣;美纺织品特保设限拉开序幕[N];中国纺织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斌 包庆;应对纺织品特保措施 中国企业遭遇转型“瓶颈”[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羚;商务部加紧磋商应对纺织品特保阴霾[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侯晓轩;超轻量、强化多媒体及实用化[N];计算机世界;2004年
9 蔡芳钿;脆弱的个体[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 萧萍;品特:日常絮叨碎语的背后[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雅琳;从“间离效果”看品特戏剧中非现实的现实性[D];复旦大学;2010年
2 萧萍;折光的汇合:暧昧与胁迫性生存[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琪;《房间》和《生日聚会》中自由逃避者之社会心理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梁思锶;品特剧作中的质疑空间[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3 何军侠;论哈罗德·品特戏剧的张力[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娜;品特文学领地中的胁迫主题[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小艳;品特“威胁喜剧”中的闯入者形象[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潘先强;烦、畏、死在品特《送菜升降机》中的投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金霞;男性权威的颠覆—对品特早期戏剧中女性形象的福柯式解读[D];西南大学;2011年
8 姜琰;品特《归家》中的幻灭[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李亚琴;论哈罗德·品特“记忆”剧作的戏剧空间[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赵颖;对荒诞性视阈下品特早期作品中悲剧元素的解析[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717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1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