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诗性文化的浪漫体验与精神故乡的现实寻根

发布时间:2018-04-06 06:00

  本文选题:谷崎润一郎 切入点:中国之旅 出处:《外语学刊》2013年06期


【摘要】:谷崎润一郎一生曾两次游历中国,尤以初次中国之旅后留下的作品最为繁多。通过对谷崎中国之旅的分析解读,发现谷崎的初次中国之旅是一次诗性文化的浪漫体验,而这一文学现象背后隐含的实质是精神故乡的现实寻根。对于谷崎润一郎来说,中国与其说是异域他者,倒不如说是一个心灵故乡般的存在。
[Abstract]:Tanizaki visited China twice in his life, especially after his first trip to China.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Kuzaki's trip to China, it is found that Kuzaki's first trip to China is a romantic experience of poetic culture, and the essence behind this literary phenomenon is the reality of the spiritual homeland.For Runichiro Tanizaki, China is more of a spiritual homeland than an alie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分类号】:I313.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杨媛;;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袁涛;;自塑形象——赛珍珠作品的美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廖凯军;;《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张茹;;“形似”而“神非”的异国形象——浅析《人的状况》里中国形象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马艳艳;;绿蒂作品中的中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吴佩谦;;郭沫若笔下的日本女性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10 葛慧静;;异域想象——斌椿的英国之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4 任小玫;;别求新声于异邦 勿弃生态见记游——《徐霞客游记》的“主体间性”生态哲学思考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应,

本文编号:1718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18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6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