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达洛维夫人》中自我实现主题的阐释
本文选题:《达洛维夫人》 切入点:需求层次理论 出处:《鲁东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由于二十世纪初的特殊历史背景,自我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焦点,大量的作家,心理学家与哲学家对此进行了关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他的文章《人类动机的理论》中提出了需求层级理论。马斯洛根据人类的动机逐一将其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理论。 作为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作品中对自我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关注。她试图向读者展示其对于自我丧失的担忧,对自我探索的鼓励以及对真我的些许怀疑。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作为基础,结合了社会文化背景,对《达洛维夫人》中的三位人物达洛维夫人、赛普蒂莫斯、莎莉分别进行了分析。该小说主要描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身体健康的上层社会贵妇人克拉丽莎·达洛维;另外一个是在一战受到心理伤害的退伍士兵赛普蒂莫斯。尽管这两个人物彼此没有任何关联,但是伍尔夫刻意的对他们进行了安排: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他们出现在了同一画面中。克拉丽莎·达洛维拥有完整的家庭并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在她的字典中缺少了爱与生活的意义,并且她缺少追求自我实现的勇气;加之,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阻碍了女性对自我实现的追求,达洛维夫人的归属感在她一步步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逐渐被剥夺了。与之相反,虽然赛普蒂莫斯由于战争的残忍与无情而导致了精神失常,,他的想象与现实严重脱节。在缺少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他突破重重阻碍,最终通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来完成自我实现。莎莉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一个自负冲动的激进少女成长为一位自信平和的富商妻子,她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达成自我实现。 通过对三位人物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尽管三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基础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试图要达到自我实现,但结局有喜有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要达到自我实现,对各阶层的人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Abstract]:Due to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self beca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and a large number of writers, psychologists and philosopher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t.Maslow, a famous American psychologist,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in his article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in 1943.Maslow divides human motivation into physiological needs, security needs,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respect needs, and the theory of self-actualization.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emale writers in the 20th century, Virginia Woolf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concept of self in her works.She tries to show readers her fears about self-loss, her encouragement for self-exploration, and a little doubt about her true self.Based on Maslow's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and the theory of self-actual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characters of Madame Dalloway, Septimus and Sal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The novel depicts two characters: a healthy upper-class lady, Clarissa Dalloway, and a former soldier, Septimus, who suffered psychological injuries during World War I.Although the two character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each other, Woolf deliberately arranges them: on some special occasions, they appear in the same picture.Clarissa Dalloway had a complete family and a rich life, but she lacked the meaning of love and life in her dictionary, and she lacked the courage to pursue self-realization.At that time,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hindered women's pursuit of self-realization, and Mrs. Dalloway's sense of belonging was gradually deprived of her step by step towards self-realization.In contrast, although Septimus was deranged by the cruelty and ruthlessness of the war, his imagination was seriously disconnected from reality.In the absence of basic needs, he broke through obstacles and ended his self-realization by ending his life.Sally is another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novel, and she has undergone a major change in the plot of the novel, from an aggressive girl who is conceited and impulsive to a confident and peaceful wife of a wealthy businessman.She achieved self-realization in a gradual mann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character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lthough the three people have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and life bases, they all try to achieve self-realization, but the results are happy and sad.In capitalist conditions, self-realization will be a huge challenge for all strata of people.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燕云;;论马斯洛需求层次和自我实现[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2 黄波;;“自我实现”的成本——关于陶渊明的随想[J];杂文选刊(职场版);2008年01期
3 张香萍;;论《自己的葬礼》的灵魂救赎[J];电影文学;2011年14期
4 吴静;;《在路上》中的自我实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5 宁波;;非指导性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结合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6 颜少兰;;论人文主义教育观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体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戴翊;;从关注妇女命运到对人类灵魂的关怀——论林湄的小说创作[J];华文文学;2011年03期
8 王文亮;;失衡的天平——论卡夫卡的《乡村医生》[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9 李燕;;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浅析庄子人生哲学中的自我实现[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10 曹冬金;;追求完美——从动机心理学的视角看嘉莉的成长[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倬;;人的社会责任与自我实现——论自我实现的动力机制和实现形式[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倬;;试论科学自我实现观在历史唯物论中的地位[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吴安春;;西方“德性论”哲学视野中的创造观及其教育价值——兼论西方“德性论”哲学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白琨;;超越自我,追寻完美——心理学视野下的明星崇拜现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肖旭芳;;新形势下 如何构建科学的编辑管理机制[A];编辑人才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江中乐;刘焕怡;;浅议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陈沛霖;;论“自我”发展中的受动性和主动性——兼评人本心理学的“自我实现”观[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邱林林;;The Analysis of Mary's Development in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en-and-Build Theory[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9 刘艳秋;;抓住学生心理把握教育时机[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惠红利;;Symbols of Entrapment and Freedom in The Awaken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德华;谨防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李庆艳;远离自我实现的陷阱[N];期货日报;2008年
3 易晖(文学博士);生命之“错”与“悔”的诗学勘探[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4 韩春红;本科生为何不愿做“孩子王”[N];文汇报;2003年
5 赫鸿雁;权威、地位和自我实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周和毅;自我实现:日本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7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徐秋慧邋李秀玉;就业关乎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和社会公正[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8 余世维;发展人的四要素[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马云飞;中国网通:宽带生活 自我实现[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供职于ICBC总行 程实;CPI不是衡量通胀的唯一指标[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齐亚红;消费正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金举;“自我实现”与“超越”的室生犀星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胜;智力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王东海;自我、自由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6年
7 张俊梅;保罗·斯各特的《拉吉四部曲》中的帝国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周洁;安·达菲诗歌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陈英;毁灭、建构与超越:苏珊·桑塔格虚构作品中死亡疾病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英;探寻自我实现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秀娜;《风暴眼》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凤荣;从无名到显赫[D];河北大学;2003年
4 谷萍;《岁月之梯》女性主义角度解读[D];山东大学;2006年
5 金燕;《一岁小鹿》的生态批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兰;《彩虹》中的女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毛元秀;从疯癫到自我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陆烨;赛珍珠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明;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解读《伸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马丽雅;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心理与公共政策制定[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4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2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