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布克奖对俄罗斯20年新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09 03:20

  本文选题:布克奖 切入点:新文学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多元、多样、多变已成为当下俄罗斯文学发展的鲜明特征,俄罗斯布克文学奖为读者和研究者迅速、准确地了解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恰当的切入点与有效的途径。俄罗斯布克文学奖的成长史与解体后新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史在时间上具有惊人的巧合性,它见证与反映了新俄罗斯文学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在促进当代俄罗斯文学走向世界、让外国读者了解俄罗斯当代作家与作品方面,俄罗斯布克文学奖更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Abstract]:Diversity, diversity and variability have become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Russian literature. The Russian Booker Prize for Literature provides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with an appropriate entry point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Russian literatu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Booker Priz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ssian literature after its disintegration have an amazing coincidence in time, which witnessed and reflected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new Russian literature.In the aspect of promoting contemporary Russian literature to the world and letting foreign readers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Russian writers and works, the Russian Booker Prize for Literatur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年基金项目“俄罗斯布克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的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00000+9538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俄罗斯文化的艺术表现”(项目编号:5A1000*172220121/032)
【分类号】:I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玲;19世纪初期俄国小说创作发展轨迹——走向繁荣的开端[J];俄罗斯文艺;2000年S1期

2 列·谢·贝列罗莫夫,陈开科;孔夫子学说在俄罗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云梦学刊;2000年06期

3 闭晔;;中国文化对泰国文学的影响[J];文学教育(中);2011年07期

4 苑仁庆,谢国旺;海明威作品风格的形成及其死亡意识分析[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江义勇;英国民谣溯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谷玛利;双希文学的美学特征及对西方文学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7 梁桂平;拜伦与梁启超的诗歌创作[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陈佳扬;川端康成美学思想初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朱颖;试论永井荷风与汉学[J];运城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10 任小明;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区抴;李子丹;;泰德·休斯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倾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对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叶宗敏;;俳句何以走向世界[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徐文培;;评两篇探究“怪诞人”心理的杰作[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罗晓云;;手中的鸟——析莫里森《宠儿》中的环境描写[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7 冯茜;;欧美文学中的神话和宗教色彩[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8 孙敏;;星与光——试比较肖伯纳与奥凯西[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9 陈延;;自然主义在日本[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黎林;;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悲剧精神之差异及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命运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德烈·特欧夏利斯(德);接触德国新文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宋玲;2009年布克奖获奖作品《狼厅》中译本问世[N];文艺报;2010年

3 任立;布克文学奖今年挺幽默[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王胡;俄语布克奖没钱运转主办方威胁今年停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郑楚;“终年挺秀的椰子树”[N];光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康慨;革命已经结束,文学缴性投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俄]阿纳托利·科罗廖夫 李有观 编译;俄罗斯当代文学概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陈 杨;敞向儿童的智慧窗口[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世文;传记的作用应在历史之上[N];文艺报;2006年

10 双弓;做梦都在翻译《摩诃婆罗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祥妍;日本小说家与郁达夫[D];苏州大学;2009年

2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邓艳艳;在但丁影响下的T·S·艾略特[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琼;赫尔岑与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梁晴;从毛姆的小说创作看画家高更对其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9 黄遥;兰姆随笔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谢向红;美国诗歌对“五四”新诗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巧光;俄苏文学作品蒙古文译文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琳;论《名利场》中叙述者的功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睿;施蛰存与显尼志勒[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冯舒奕;时隐时现的福克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唐芮;艾特玛托夫在中国[D];湘潭大学;2005年

7 郭晶晶;论波德莱尔的唯美主义文艺观[D];湘潭大学;2005年

8 刘蓓莉;孩子的魅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丁建辉;平凡的故事 伟大的人格[D];河北大学;2004年

10 裴广新;论《约里安.格雷德的画像》中的双面性和双重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24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24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