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民族性与扩展普遍性——巴别尔在西方的研究流变
本文选题:巴别尔 + 俄国经验 ; 参考:《国外文学》2013年02期
【摘要】:作为20世纪享有盛誉的俄国犹太作家,巴别尔经由西方学界的译介传播与诠释研究而具有世界性声誉和普遍性价值。从阅读俄国经验出发,西方学界对巴别尔文本进行原典细读,贯穿问题研究意识,逐步深入综合。在对巴别尔进行现代性诠释的同时,西方学界逐步淡化其民族性特色,扩展其普遍性价值,既勾勒出跨文化语境中作家的多样形象,又反映出西方学界知识谱系的不断建构和改造。西方对巴别尔研究的世纪变迁,从侧面反映出欧美斯拉夫学界与西方主流思想保持的张力关系,即借用主流思想重新诠释作家,通过作家研究扩大并部分修正主流思想,从而扩展了主流思想的普遍性价值。
[Abstract]:As a well - known Russian Jewish writer in the 20th century , Babel has a worldwide reputation and universal value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Western academic field . From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Russia ,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have gradually played down i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anded its universal value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我是一个局外人’:巴别尔小说研究”(CCNU12H01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世纪外国文学思想史系列(俄苏卷)”(05jjd750.11-44208)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分类号】:I5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亚·宙克沃斯基 ,王立 ,铁晓娜;妓女与喝茶——巴别尔小说中的俄国和西方母题[J];俄罗斯文艺;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丽欣;索尔仁尼琴及其《古拉格群岛》的创作风格[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何平;;山已空,尘埃何曾落定?——阿来及其相关的问题[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1期
3 李小驹;;“深水鱼”——索尔仁尼琴与苏俄“秘密文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王树福;;流散之旅:巴别尔在西方的传播变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魏晶;;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J];外语学刊;2011年02期
6 王树福;;复调特色与多样解读:巴别尔小说中话语层次的权力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5期
7 王树福;;巴别尔出版在中国[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2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4 斯炎伟;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与“十七年”文学体制的生成[D];浙江大学;2007年
5 谢波;《文艺报》研究(1949-1966)[D];苏州大学;2007年
6 程殿梅;流亡人生的边缘书写[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百茹;艾特玛托夫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爱香;论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人道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青;现实·疯癫·理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管玲玲;长篇小说《我们》创作中的“陌生化”艺术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邢政伟;舞台上的“革命”[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明;中国诗人与俄罗斯“回归诗人”的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宗恽;被撕裂的“母象”[D];青岛大学;2009年
8 王娴;佩列文作品在中国[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宋青;论索尔仁尼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陈蓓;索尔仁尼琴早期创作及其思想特征[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春萍;;遥远的回响——红柯与巴别尔[J];俄罗斯文艺;2007年02期
2 程红泽;;论早期苏联犹太文学中的犹太性[J];考试周刊;2007年19期
3 寸悟;;俄罗斯灵魂的守夜人——巴别尔与他的《骑兵军》[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4期
4 马小鹏;;带血的头颅像太阳——巴别尔和他的《骑兵军》[J];社科纵横;2007年04期
5 王树福;;复调特色与多样解读:巴别尔小说中话语层次的权力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5期
6 陈桃霞;;评佩里·安德森的《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J];文学教育(上);2011年02期
7 ;对博尔赫斯的解读[J];读书;2000年05期
8 林广泽;超越认知差异 促进兼容发展[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9 西川;《当代外国诗歌佳作导读》(细读专著)[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10 雍青;;巴赫金接受中的主体性问题与巴赫金形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云波;;苏联模式与中国文论话语转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尚志宇;巴别尔小说狂欢化因素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白丽娟;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巴别尔《红色骑兵军》中的体现[D];辽宁大学;2012年
3 陈婧;文学中的蒙太奇[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素君;文学性问题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现象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5 陶兰;论阿特伍德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若干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7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