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抑或转向: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特质
本文选题:美国 + 后现代主义 ; 参考:《求索》2013年12期
【摘要】:一次次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裂变,全面推动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的到来。在美国多元文化文学的舞台上,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策略与传统的叙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消解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在叙事手段上追崇毁灭与创造并存;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成为了美国新兴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bstract]:The fission of new modernist literature has promoted the arrival of American postmodernist literature. On the stage of American multicultural literatur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American postmodernism literature and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ethod. American postmodernism literature has eliminated the traditional narrative mode. As a forc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American postmodernism literatur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new America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许汝祉;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评估[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3期
2 伍方斐;;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学术史反思[J];学术研究;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彦旭;;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中的道德缺席现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和龙;;新时期30年对美国“后现代派”研究的考察与分析[J];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3 许汝祉;;财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与扬弃[J];文学评论;199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温华;论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晖;九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J];电影艺术;1995年01期
2 陈敢;谁也不能宣告后现代主义的终结——与李德武先生商榷[J];外国文学;2004年04期
3 余虹;解构批评与新历史主义──中国文学理论的后现代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李泽厚;漫说“西体中用”[J];孔子研究;1987年01期
5 陈晓明;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缠绕及其出路[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张清华;认同或抗拒──关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思考[J];文学评论;1995年02期
7 陆扬;关于后现代话语中的现代性[J];文艺研究;2003年04期
8 张炯;从解构到重构——也谈九十年代文学的“新状态”[J];文艺争鸣;1994年05期
9 陈晓明;历史的误置:关于中国后现代文化及其理论研究的再思考[J];文艺争鸣;1997年04期
10 郑家栋;走出虚无主义的幽谷——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后现代主义辨异[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月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洛嘉;后现代主义写作略谈[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万昕蔚;;摧毁传统:试论后现代人物形象塑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4 闫艳;;威廉斯:“没有意念,除非在物中”——有关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阐释[J];人文杂志;2006年01期
5 李楠;;多味的芒果——解读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J];名作欣赏;2010年06期
6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1期
7 刘明录;;论约翰·霍克斯作品中的新现实主义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8 欧孔艳;;怀疑与重建——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文学现状[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12期
9 曹利亚;刘琳静;;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浅析《女勇士》中的中国神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吴秋生;田祥斌;;后现代主义小说《洼地》的不确定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许汝祉;;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可能陷入一些认识误区的商榷[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爱华;朱莉;;后殖民视野下华人历史记忆尘封残片的再现——美国华裔文学作品述评[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孙飞凤;;论会话含意理论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力[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刘昱君;;中英短篇故事叙事结构对比分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何肖朗;;美英非虚构文学后现代发展的历史诠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肖芳;;反英雄、反小说、反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特色评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守仁 童庆生;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N];文艺报;2007年
2 章静;复杂性海洋中的“后现代”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西马;后现代之诗[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4 王士跃;战争谣言与武器图腾[N];东方早报;2009年
5 记者 尚栩;近八成法国人不喜欢获奖文学作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胡银屏;后现代主义的由来[N];山西党校报;2010年
7 王莹;在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对话[N];文艺报;2010年
8 张建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生[N];文艺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康慨;怎样一分为二地纪念汉姆生[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侯玮红;俄罗斯文学界掀起现实主义大讨论[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后亮;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滕学明;论安妮塔·布鲁克纳小说的后现代现实主义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雪;戴维·洛奇重要小说中三种现代写作方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6 叶长海;布莱希特与贝克特之后[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7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芝;越界的缪斯[D];苏州大学;2008年
9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林莉;论菲利普·罗思后期小说的历史解读与文学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昊;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D];吉林大学;2007年
2 崔玲;现实与幻想的合奏:菲利普·罗斯的《鬼作家》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D];厦门大学;2007年
3 张伟;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叙事[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殷小敏;在后现代主义时期回归现实主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王艳;论村上春树小说传统性与后现代性的融合[D];苏州大学;2009年
6 邹珊珊;唐纳尔德·巴塞尔姆《白雪公主后传》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晓静;唐·德里罗小说中的暴力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立斯;约翰·霍克斯《第二层皮》中的不确定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晓丹;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罗锡英;诗与思:卡尔维诺的小说艺术[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85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78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