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或边缘——场域视野下爱默生超验主义再探
本文选题:超验主义 + 场域 ; 参考:《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摘要】:本文借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首先分析了爱默生所处话语场域的生态,主张他未在当时任何主要话语集团充当代言人的角色;其次,从爱默生的社会位置、惯习、资本的结构和数量入手,探讨了他未成为主流话语代言人的缘由。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解析爱默生在话语实践中对各种资本的占有情况,进一步证明其超验主义在那个时代并不居于主流地位,而是一种边缘话语。这一发现对较为流行的、认为爱默生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施加了重大影响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当时的话语生态,客观评述爱默生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为文化批评探索了一种新的视角。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Bourdieu's field theory,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ecology of Emerson's discourse field, and argues that Emerson did not act as a spokesman for any major discourse group at that time; secondly, from Emerson's social position, he is used to it. Starting with the structure and quantity of capit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why he has not become the spokesman of mainstream discourse. On this basis, by analyzing Emerson's possession of various kinds of capital in discourse practice, it is further proved that Emerson's transcendentalism did not occupy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in that era, but was a marginal discourse. This finding challenges the more popular view that Emerson exerte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 of his time, which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discourse ecology of the time, objectively comment on Emerson's historical posi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explor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cultural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美国文艺复兴与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09BWW017) 安徽大学“211”工程学术创新团队基金
【分类号】:I7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法吉;美的升华 生命的永恒——霍桑《美之艺术家》中超验思想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晋华;美浪漫派诗歌——世界诗苑里的一朵奇葩[J];晋阳学刊;2003年S1期
3 李雪;十九世纪超验主义思潮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谌莉文;超验主义的视野——艾米莉·狄金森独特诗风溯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5 周聪贤;近代美国文学中的儒释道渊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王卫平,王萍;《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幻灭的写照(英文)[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年04期
7 关春华;;论《沃尔顿湖》的语言使用[J];理论界;2005年10期
8 牛静;;从爱默生的《论自然》看超验主义[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宏;;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与超验主义[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崔朝晖;;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论自立》的解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璇菲;;《悲歌》中的超验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晓宁;;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传统主义批评解析《瓦尔登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隋刚;;爱默生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灵性、德性、创造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孟玲;;从平凡人到真英雄——解读《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江丹;;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艾米莉·迪金森与李清照的写意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袁玉梅;;人伦的困惑与反思——对《董贝父子》中“家庭怪状”的思考[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炳根;路易沙的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肖黎;原汁原味的米兰·昆德拉走进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3 作家 吴晨骏;美国权力与资本的狂欢[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宋赛南;厄德里克《踩影游戏》:“有”与“无”的中间是边缘[N];文艺报;2011年
5 潘小松;长夏无事读散文[N];深圳商报;2004年
6 句承蜩;瓦尔登湖——林中生活散记[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刘晓丹邋史国强;湖水依然清澈[N];辽宁日报;2007年
8 苏幕遮;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N];西安日报;2008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 虞建华;《美国文学百科辞典》(修订版)[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於可训;难得宁静[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霄;瓦尔登湖畔的自由之帆[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志超;爱默生、梭罗对《四书》的接受[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安斌;清教主义对17-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4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敏;从与超验主义的对比看霍桑辩证的世界观[D];安徽大学;2012年
2 王s,
本文编号:1815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1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