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角度研究《情歌》
本文选题:弗洛伊德理论 + 本我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亚历克斯·米勒是澳大利亚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获得了很高的威望,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末至今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米勒擅长创造身居海外的移民形象,描述他们的生活,也因此获得过很多奖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小说《祖先游戏》首次正面刻画了移民华人,改变了长期以来华人一直以消极“滞定型角色”出现的局面,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米勒尤以他细腻的思想和形象的人物刻画而著名。是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 中篇小说《情歌》发表于2008年,是亚历克斯·米勒的最新作品。本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本我,自我,超我”在小说中主要人物身上的体现。论文共分为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其中正文分为三个章节阐述。 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作家亚历克斯·米勒及其作品,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米勒及其作品的现状和成果。同时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第一章分析了“本我,自我,超我”在女主人公萨比亚身上的体现。她有超强的本我意识并深受其害,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生活。第二章主要研究这三方面在男主人公约翰身上的体现。他是一位仔细小心、体贴周到的绅士,总是为别人考虑。在他身上,超我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也注定了他要把自己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第三章主要讨论其他主要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超我意识。他们和主人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他们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性格。最后,结论部分对前面的内容做出总结,论文指出: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爱情故事,而主要人物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不同控制能力则是导致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Abstract]:Alex Hans Muller is a great novelist and literary theorist in Australia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century. He has gained high prestige in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n literature and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ists in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n literature since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ns Muller is good at creating images of immigrants who live abroad, describing their lives, and has won many awards and won great successes. His novel "the Game of ancestors" for the first time portrays the immigrant Chinese in a positive way, which has changed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hinese have always appeared as negative "stereotyped characters" for a long time, and are loved by Chinese readers. Hans Muller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his delicate thinking and vivid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Is a great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novella Love Song, published in 2008, is the latest work by Alex Hans Muller. This thesis uses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to analyze the embodiment of ego, ego and superego in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First,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writer Alex Hans Muller and his work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entral argument and Freud psychoanalysis theory. The first chapter analyzes the embodiment of self, ego and superego in the heroine Sabia. She had a strong ego consciousness and suffered a lot, which led to her tragic lif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studies the embodiment of these three aspects in the hero John. He is a careful, considerate gentleman who always thinks of others. In him, the superego got the perfect manifestation. It also doomed him to bury his pain deep in his heart.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go superego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other main character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protagonists, so their research helps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s of the protagonists. Finally,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contents.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at the novel shows us a tragic love story, and the different control abiliti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to the ego, ego and superego are the root of the tragedy.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61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妮妮;;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评析《死亡诗社》[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万娥荣;游峧晨;;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简·萨默斯的日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4期
3 孙旭;“三言”中情爱女性人格结构探微[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王恒升;;在自我 本我 超我中东奔西突——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看高加林的人生悲剧[J];潍坊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张磊;武丽梅;;从弗洛伊德人格观谈简·爱的心理结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朱立明;褚莉莉;;浅谈《苹果树》中的本我、自我、超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1期
7 原一川;王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阐释哈姆雷特的犹豫[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李新霖;;心灵的彷徨 人生的迷茫——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小说《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中的人物性格[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姚小娟;;自我与本我、超我、外界的不平衡——论麦克白的毁灭[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金鹏;;找回迷失的“我”——《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精神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慧;叶塑;;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程莉;;《天下无贼》人物人格分析[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The Conversion of a Radical—Dorothy Day and The Catholic Social Thought[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4 邱林林;;The Analysis of Mary's Development in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en-and-Build Theory[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Muyesser Durur;;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论高等院校人才战略(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6 赛义德·穆罕默德·哈梅内伊;;全球化时代与僵局中的哲学对话(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Cyber Communication of Adolescent[A];Proceedings 2010 IEEE 2nd Symposium on Web Society[C];2010年
8 Yoshihisa Itoh;;Why there is Difference in Urine Albumin Values among Assay Systems[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惠红利;;Symbols of Entrapment and Freedom in The Awaken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10 宋荣培;;东亚思想中有机整体主义的哲学意味(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方县凤山中学 周珍远;浅谈特殊反义疑问句的用法[N];毕节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马璐瑶;经济英雄·李海仓 演绎钢铁人生 [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3 罗劲(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梦回弗洛伊德[N];华夏时报;2001年
4 王振宇;《西游记》与精神分析学说[N];文汇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支玲琳;个性化车贴是景是病[N];解放日报;2011年
6 霍虹;实现自我 找回本我[N];中国企业报;2000年
7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翔龙中学 张珊;定语从句的几个特殊问题[N];学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陈辉;师承其心 画出本我(金台艺廊)[N];市场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徐瑞哲 实习生 冯瑶;王振义:500万这样分,心平[N];解放日报;2011年
10 高丽华;“企业寿险”及其买法[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梅;保罗·斯各特的《拉吉四部曲》中的帝国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陈连丰;艾丽丝·默多克哲理小说中的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Anka Lazarevic;[D];复旦大学;2012年
7 李为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写的差异与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魏小梅;绘画、诗歌、戏剧:伍尔夫现代主义小说的综合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金文宁;以自我否定形式成就自我——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婷;从弗洛伊德角度研究《情歌》[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晓贤;“幸运的堕落” “悲剧性的崛起”[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梁凯凯;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磨砺》的弗洛伊德式解读[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薛琴;飞越束缚的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金雅君;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探寻奥斯卡·王尔德的三重人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郭雨桐;自我的胜利[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清宁;分裂的人格[D];河北大学;2010年
8 姜丽娜;用弗洛伊德理论解读《欢乐之家》中丽莉·巴特的人格形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9 高佳;自我发现历程—《藻海无边》与《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董礼扬;一个精制的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8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18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