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9世纪小说慈善话语的动态框架图式研析
本文选题:慈善话语 + 框架图式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摘要】:社会慈善域的急剧转变使19世纪英国文化代言人——小说家的慈善认知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导致这一时期小说慈善话语呈现动态框架图式。在作家微观预期心理层,作家根据自我个性体验构建起独特的文本世界,并通过所呈现的话语框架框限读者的主观认知世界活动,影响其对"慈善"的观想与信息处理,进而将作家价值观书写进读者的价值体系中;在宏观象征互动视角层,作家通过诸种叙事策略对慈善话语的态度书写不仅彰明了他们对其时社会慈善价值观念的反思,也从反向对现状进行了合法化书写,并在不觉间言说了社会意识形态对作家价值观的强化。
[Abstract]:The dramatic change in social philanthropy makes a dramatic change in the philanthropic cognition of the British spokesmen in nineteenth Century, which leads to a dynamic framework for the philanthropic discourse in this period. In the writer's microcosmic expectation psychological layer, the writer builds a unique text world based on his own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through the discourse presented. Frame frame limits the reader's subjective cognition of the world activities, influence the idea of "charit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hen write the value book of the writer into the reader's value system. In the macro symbolic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the writer's attitude to charitable discourse by various narrative strategies does not only reflect their social philanthropic values at the time. Reflection also made a legitimation of the status quo from the reverse, and unconsciously emphasized the strengthening of social ideology on writers' values.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外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一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0YJC740036;10YJCZH134)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龙瑞翠;王立河;;英国19世纪小说中“慈善”一词的语义转换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李晓勇;;论阿伦特“平庸的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龙瑞翠;;英国19世纪小说慈善话语的叙事与叙事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时增卉;帝国主义与极权政治[D];扬州大学;2012年
2 周志琼;论阿伦特“平庸的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3 钱舒平;运动、执政与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绍艳;《玛丽·巴顿》中慈善叙事的“伦理取位”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樊文霞;教师专业发展的“茧式”蜕变[D];宁波大学;2013年
6 刘丞;阿伦特“虚假政治”理论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贲;平庸的邪恶[J];读书;200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秀琴;元小说[J];文艺评论;2003年02期
2 杜国景;农业合作化小说历史评价综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3 詹珊;;论读者参与小说创作的几种表现形式[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郝敬波;;新世纪小说的反思与嬗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宋文;;“戏剧-小说”——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幕间》评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宇洪;;元小说视角下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作者和读者的介入技巧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张雅楠;;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非小说性[J];名作欣赏;2010年12期
8 陆悦;;《对赌》——股权融资全程实操小说[J];商;2012年12期
9 阿姆斯;岂深;;小说中的新动向[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4年05期
10 威姆萨特;布鲁克斯;哲明;;小说与戏剧:宏大的结构(上)[J];文学自由谈;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虹;;城市变革中的金钱话语——近20年商界小说对城市文化的一种书写[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彭国建;;小说:叙述的“距离”控制[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汪志;;科学传播的一个有益探索——中国“科学小说”五十年[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孟繁华;;这个时代的小说隐痛——评《小说选刊》兼及一种文学观念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5 韩瑞峰;;《小镇畸人》的和谐之美——叙述视野中的小说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雷达;;磨洗不掉的记忆——评《把绵羊和山羊分开》[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7 于悦;张艾然;周强;;“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8 荣光启;;“显示灵魂的深者”——试论《呐喊》、《彷徨》叙事方式的现代转换[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9 肖伟胜;;作为生命救赎形式的自叙传小说——论郭沫若早期小说[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10 张如法;徐明霞;;丁玲的群像体小说[A];丁玲研究[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北辰;写小说的洋首代[N];华夏时报;2013年
2 南台;略论“喜剧小说”[N];文艺报;2011年
3 谢金生;正视主旋律小说的两种价值[N];中国艺术报;2009年
4 黄梵;城市小说的新时代[N];文学报;2013年
5 谈珩 译;我写作,为一小撮不满足于消磨时光的人[N];文汇报;2011年
6 孙琴安;从蓝鲸小说谈文学的人民性[N];文汇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周南焱;“无愁河”流出一条小说新河道[N];北京日报;2014年
8 叶隽;“艺术家小说”的另类路径[N];北京日报;2005年
9 王士跃;战争谣言与武器图腾[N];东方早报;2009年
10 王雪瑛;作家能用小说来做什么[N];文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京一;想象的“异域”[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娟;叙事的游戏[D];浙江大学;2009年
3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满;中西教育小说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王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解读[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张蔚;《威廉·麦斯特》两部曲与德国“教育小说”传统[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李美萍;模仿·对话·自觉:雪域小说自主性的获得[D];苏州大学;2006年
5 孙天南;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征[D];吉林大学;2004年
6 徐倩;“十七年”小说中工人形象的“英雄化”倾向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宋峗;1985年“小说革命”论[D];苏州大学;2009年
8 汪敏;当代中国反腐小说话语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朱经伟;约翰·福尔斯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多重对话[D];扬州大学;2007年
10 邱璇;文艺传播学视域下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转变[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32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3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