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诗学对神性与自然的倾听——伽达默尔解读歌德和荷尔德林

发布时间:2018-05-02 06:40

  本文选题:伽达默尔 + 歌德 ; 参考:《德国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哲学家对诗学作品的情有独钟,在于诗人对更高的存在具有极其敏锐的倾听和感悟能力。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旨在彰显诗学的"模仿"特征,强调诗人的写作并非主体性自由想象,而是诗人对至高无上的存在的顺从倾听,是诗人对所倾听到的声音的记录。无论着重倾听神性,如荷尔德林,或是意在倾听自然,如诗人歌德,他们倾听到的或是同一个东西,只是用不同的话语方式表述出来。他们的共性在于,感应在人之上那个更高的存在,并将人置于这个更高存在之下;这个存在并非逻辑推理或概念演绎能够抵达,只有感应和体验才能领悟和理解。
[Abstract]:Philosophers' love for poetics lies in their keen ability to listen and understand higher existence. 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aims to show the "imit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etics, emphasizing that the poet's writing is not subjective and free imagination, but the poet's obedient listening to the supreme being, which is the poet's record of the sound he hears. Whether they listen to divinity, such as Holdrin, or to nature, such as the poet Goethe, they listen to the same thing, but in different words.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is that they feel the higher being above man and place him under this higher being; this being is not a logical reasoning or conceptual deduction that can be reached, only sense and experience can be understood and understoo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德语系;
【基金】:同济大学促进对德学术交流基金项目“我们如何理解诗学——伽达默尔诠释学之诠释”(项目编号:daz1102ky06)的成果
【分类号】:I516.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冯莉;;汉晋诸子“论”体考述——以《文心雕龙·论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永贤;;论廖燕“愤气说”的内涵及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张振龙;;建安文人用典的创新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束莉;;汉晋文化思潮演进中的谯郡夏侯氏家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方兵;;史蕴诗文之心——钱钟书《左传》研究发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贾名党;;柳宗元与刘禹锡接受屈赋管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红;;觉醒和重生——简析荷尔德林的箴言颂诗《致伟大诗人》[J];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2 飞白;;语言之屋和望星空——诗海游踪之一[J];名作欣赏;2010年25期

3 李晓雯;;试析歌德与《浮士德》中神魔冲突之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温朝霞;;“伤悲的欢乐”之歌——荷尔德林的诗歌《还乡——致亲人》阐释[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5 温朝霞;;“运思”:通往荷尔德林的“诗思”之路——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之诗的“阐释”[J];学术交流;2008年08期

6 洪颖;;返乡者的困惑——荷尔德林诗《返乡—致亲人》的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7 史风华;;荷尔德林诗歌之“自然的复魅”[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蓉;;“以梦为马”——试析海子诗歌神性因素对崇低诗歌的启示[J];作家;2010年14期

9 赵蕾莲;;论荷尔德林的三阶段历史发展模式[J];德国研究;2010年02期

10 洪烛;;一代人的文学偶像(三则)——向大师致敬[J];山西文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尚武;;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的诠释学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张能为;;伽达默尔与形而上学问题[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3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燕;;伽达默尔“游戏说”的人文价值[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王俊;;超越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哲学尝试——利科对诠释学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批判研究[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巧华;;让心灵诗意的栖居在习作中[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叶远厚;;电影的仪式价值与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9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李安乐;;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精神图式关怀——丁方及高氏兄弟九十年代艺术的个案研究[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杨;歌德学院举办活动庆祝该院成立20周年[N];文艺报;2008年

2 李霞;恋爱中的歌德[N];文艺报;2010年

3 安尼(书评人);中国人如何理解歌德?[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胡;米奇尼克获授歌德奖章[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王坤宁 朱侠;“孔子”与“歌德”的对话[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6 朱必圣(书评人);天上的荷尔德林:他的思想里没有黑暗[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7 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文;歌德写到的一段法院史[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芮虎;谈林克的荷尔德林译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余匡复;听伽达默尔演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白谦慎;刘皓明谈荷尔德林[N];东方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歌德艺术观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石文颖;简单社会神性观念及其文艺理论意义[D];南开大学;2012年

3 施锐;德意志“希腊想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战;西方造型艺术高峰的哲学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胡传顺;伽达默尔伦理学的释义学意义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邱桂香;博弈中的灵魂[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旭;从审美假象到神圣真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红;伽达默尔实践哲学视角下歌德语言的自然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彦超;伽达默尔解释学解释有效性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金若凡;论荷尔德林的新神话及基督形象[D];河北大学;2010年

4 李秀青;“诗”与“思”——海德格对荷尔德林诗的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建锋;《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与德意志民族历史性此在的奠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帆;翻译研究中的哲学诠释[D];广西大学;2007年

7 常春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D];山西大学;2007年

8 韩慧彬;走在理解途中[D];厦门大学;2007年

9 马秀春;哲学诠释学视域下教育观的重新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杜春峰;伽达默尔的法律解释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2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32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