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愤怒的葡萄》中的象征主义
本文选题:象征主义 + 景物象征 ; 参考:《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约翰·斯坦贝克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对广大被压迫者的同情以及对于人类本性的深刻洞察而闻名。其巅峰之作《愤怒的葡萄》以约德一家为代表,描述了俄克拉荷马州的农民由于严重的干旱以及银行家的残酷压迫,被迫迁移到加利福尼亚州的艰难旅程。作为一部真实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劳动人民悲惨境遇的小说,《愤怒的葡萄》对当时的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美国人民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并认真思考自己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处境。 除了现实意义之外,《愤怒的葡萄》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作为一个突出特征贯穿整部小说。因此,本文试图从象征主义角度对《愤怒的葡萄》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解读。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约翰·斯坦贝克的生平及其作品并对《愤怒的葡萄》这部小说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进行概述。然后,本文指出了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接着,本文总体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这部小说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关象征及象征主义的理论。 之后,本文具体分析了《愤怒的葡萄》中所运用的景物象征、场景象征和人物象征以及它们在传达小说主题中的重要意义。本文指出移民工人从个人到集体,从麻木、消极到觉悟、反抗的精神转变之旅是小说所要突出的主题。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在《愤怒的葡萄》这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充满了高超的艺术价值,同时它在深化主题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通过运用各种极具深层含义的景物象征、场景象征以及人物象征,移民工人的精神转变之旅这一主题得到了突出和强调,进而也使得该小说的意义更加深刻,影响更加持久。
[Abstract]:John Steinbeck,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riters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in the 20th century, is famous for his unique creative skills, sympathy for the oppressed and deep insight into human nature. At its peak, the Grapes of Wrath, represented by the Yordes, describe the difficult journey of Oklahoma farmers forced to migrate to California due to severe drought and the brutal oppression of bankers. As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tragic plight of the American working people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1930s, the Grapes of Wrath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American society at that time. It prompted Americans to rethink their history and reflect on their situation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Besid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Grapes of Wrath is also of high artistic value, in which symbolism is used as a prominent feature throughout the novel.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Grapes of Wrath systematically and deep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 Firs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John Steinbeck's life and his works, 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novel Grapes of Wrath. The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urpos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The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us of this novel and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symbolism and symbolism theory. After tha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cene symbol, scene symbol and character symbol used in the Grapes of Wrath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conveying the theme of the nove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individual to collective, from numbness, negativity to consciousness and resistance is the main theme of the novel. Finall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use of symbolism in the novel Grapes of Wrath is full of superb artistic valu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epening the theme. In general, the theme of the spiritual transi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en highlighted and emphasized by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scene symbols, scene symbols and character symbols with very deep meanings, which in turn makes the novel more profound. The impact is more lasting.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政;《愤怒的葡萄》解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朝霞;鲜明的时代特色——《愤怒的葡萄》的文献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杨靖;主体章节与辅助篇章的巧妙结合——《愤怒的葡萄》结构分析[J];名作欣赏;1997年01期
4 曾令富;《愤怒的葡萄》的又一种解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胡开杰;《愤怒的葡萄》──标题象征意义浅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张介明;讴歌生命——破解《愤怒的葡萄》的深层意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相华利;论《愤怒的葡萄》中的女权主义思想[J];宿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8 曾令富;论《愤怒的葡萄》的革命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9 温洁霞;《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典故与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2期
10 曾令富;呼唤灵魂深处的思想革命——试析《愤怒的葡萄》的思想内涵[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珊如;;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社会责任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寒木;斯坦倍克有多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郑艳;气候移民的警示[N];人民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袁f^;小说的深度取决于感情的深度[N];人民日报;2005年
4 王雯;译文社推出美国畅销书《伊甸之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关系是解读中国的入口之一”[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孙京平;上译社冷推《伊甸之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孙惠柱;车车车,变味的美国梦[N];南方周末;2011年
8 夏子 编译;美国小说对“美国梦”的解读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清华;原型批评视阈中的《愤怒的葡萄》[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晓;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D];苏州大学;2012年
3 赵慧;生态批评视角下《愤怒的葡萄》的和谐思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4 骆应吉;《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及其移位[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李晓梅;论《愤怒的葡萄》中的象征主义[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梁瑜;解析汤姆·乔德作为“原型英雄”之独特的心理成长[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莹莹;论叙事视角对《愤怒的葡萄》主题深化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顾佩蓉;《愤怒的葡萄》生态女性主义解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陈小强;《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文兆;对《愤怒的葡萄》的权力话语读解[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66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6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