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治愈的创伤——解读《达洛卫夫人》中的创伤书写
本文选题:《达洛卫夫人》 + 创伤 ; 参考:《外国文学》2014年01期
【摘要】:创伤书写是《达洛卫夫人》的重要写作特征。伍尔夫不仅将作品的主题聚焦于创伤,而且形式上也采用了意识流等全新的创作手法潜入人物内心,书写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战争带来的创伤感。本文以创伤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细读法,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赛普蒂默斯的创伤经历及未能治愈创伤的原因,探讨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在书写历史、表征创伤、警醒公众关注创伤及其疗治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Abstract]:Trauma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writing feature of Mrs. Dalloway. Woolf not only focuses the theme of his works on trauma, but also uses new creative techniques, such a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o infiltrate the characters and write about the spiritual crisis of modern people and the sense of trauma brought about by w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uma theory,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traumatic experience of the protagonist Septimus and the causes of her failure to heal the wound, explores Woolf's "Mrs. Dalloway" writing history and characterizes the trauma. Alerting the public to pay attention to trauma and its treatmen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创伤书写研究(SK2013B508)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中载;;小说的空间美——“看”《到灯塔去》[J];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2 高奋;;记忆:生命的根基——论伍尔夫《海浪》中的生命写作[J];外国文学;2008年05期
3 柳晓;;通过叙事走出创伤——梯姆·奥布莱恩九十年代后创作评析[J];外国文学;2009年05期
4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彦春;;论伍尔夫小说创作的技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吕倩倩;;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3 杜馨;;追寻心中的“灯塔”——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意象元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刘婷婷;;从《蝴蝶梦》看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两性关系视角[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郑文浩;《海浪》:伍尔夫的词语感觉与生存现实[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李茂秀;;伍尔夫文学对女性话语权的嫁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仁娜;浅谈《无字》形式艺术上的几个特色[J];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兰守亭;;《包法利夫人》中马的象征解读[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刘亚波;;解析《到灯塔去》中的绘画元素[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10 袁霜竹;;伍尔夫小说美学理论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璐;;无韵诗章: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韦杨艳;;以虚幻构筑越战真实——评《士兵的重负》中的真实与虚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吕雪梅;;解话中画,理文中纹 解读伍尔夫《海浪》中的立体主义叙事实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3 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俞晓霞;精神契合与文化对话[D];复旦大学;2012年
6 綦亮;弗·伍尔夫小说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音;伍尔夫诗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葆萍;论陈染小说创作的先锋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丽平;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元菊;《到灯塔去》陌生化叙事视角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宫昀;从生存美学角度探讨《海浪》中生命的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8 邱芬;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批判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玉;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的认知隐喻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洁莹;论伍尔夫小说中的沟通[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春艳;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共体”观[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郑敏;李树;;“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常丽平;;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解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4 王蓉;走进伍尔夫的“双性同体”[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5 刘南;《到灯塔去》中雌雄同体的女画家[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杨跃华;从对立走向对话──解读《到灯塔去》中主要人物的两性原则及雌雄同体的隐含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柳晓;蒋缅,
本文编号:1877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7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