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接骨师之女》译文中的语言“去杂合”现象与母女关系呈现

发布时间:2018-05-14 12:30

  本文选题:语言杂合 + 语言去杂合 ; 参考:《暨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以《接骨师之女》中的杂合语言及其翻译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译本中的语言去杂合现象对母女关系再现的影响,探求如何翻译杂合性语言才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其在源语中的文体价值、文学效果和主题意义。 首先,本文分析了杂合语言的特征及属性,结合小说语境、主题和社会文化背景,探索其文体价值、文学效果和主题意义,并根据文学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的语言分类清单,分类概括源语中的杂合语言,其次,,采用兹瓦特的翻译转移模型,分析、描述杂合语言及其翻译在词汇、语义、句法和语用层面发生的转移。结果表明: 微观层面,译文与原文之间发生大量的文体调整,调整类别为“概括化”,即原文中的杂合语言被译文中相对概括性的语言所替代,其语言特质(文体特征和杂合特性)在译文中不复存在; 宏观层面,译文对杂合语言的处理方式,影响了其原有的人际功能,削弱了人物在母女冲突、文化身份和话语权力等方面的差异。 最后,本文对比分析目前杂合语言的七种翻译方法,发现其难以展现杂合语言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意义,同时,提出“以语言形式的文学效果”为导向的翻译观,探索翻译杂合语言更为合理的思路和方法。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disheterozygosity on the reappearance of mother-daughter relationship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hybrid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in "the daughter of the osteojun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translate hybrid language to maximize its stylistic value, literary effect and thematic significance in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ttributes of hybrid language, explores its stylistic value, literary effect and thematic significance by combining the novel context, theme and socio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lassifies it according to the linguistic classification list of literary stylistics Lich and short. The hybrid language in the source language is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Secondly, Zwitt's translation transfer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and describe the transfer of the hybrid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semantic, syntactic and pragmatic lev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micro level, there are a lot of stylistic adjustments between the target text and the original text, which are classified as "generalization", that is, the hybrid language in the original text is replaced by the relatively general language in the target text. Its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stylistic and heterozygosity) are absent in the translation. At the macro level, the way the target text deals with hybrid language affects its original interpersonal function and weaken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scourse power. Finall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seve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hybrid languages, finds it difficult to show the thematic significance of hybrid languages in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puts forward a translation view based on the literary effect of language form. To explore more reasonable ideas and methods for translation hybrid languages.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712.074;H0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世春;;笑解《论语》[J];人生十六七;2007年Z1期

2 张彦;;为奴隶盗运军火——鲁迅与《译文》[J];新闻爱好者;2011年16期

3 唐静;;2011年7月号“英乐天堂”歌词秀点评[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2011年09期

4 刘四发;;马礼逊《圣经》汉译文语言评析[J];学理论;2011年17期

5 ;英语中最最好玩的句子[J];中学生天地(A版);2011年Z1期

6 宁文莉;;浅议原文与译文的关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7 张文杰;;以目的论为指导看林纾的翻译[J];华章;2011年21期

8 贾真真;李笑林;;河南省旅游景点英文标识语的分析及建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王雪琴;彭静飞;;拜伦《哀希腊》四篇译文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李厥云;;中英译文中的等效图式分析[J];现代教育;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君;;老子对战争的论述令我震惊[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2 唐亮;胡豫;;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一例[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3 陈小慰;;论外宣译文用词的与时俱进[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季甄馥;;深刻的教育——读《瞿秋白译文集》[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5 夏兆飞;丁明星;;犬遗传性眼病(译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小动物医学分册)[C];2003年

6 张维;闫冀楠;;杂合智能系统发展的回顾与展望[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张殷龙;;译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矛盾[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张素芳;曹瑞兵;贾;周斌;陈溥言;;杂合抗菌肽cecA-mil的改造及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李剑;王炳锡;郭永辉;;英汉机器翻译中基于规则的译文转换与生成[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谢荣贵;;从读者的接受能力看汉语成语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寅;藏族《古译文献宝典》在成都首发[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伍立杨;译文水准之我观[N];山西日报;2004年

3 柏石;美的心愿 美的译文[N];光明日报;2001年

4 冯 源;上海译文出版社启动全国首次图书召回[N];中国质量报;2004年

5 吴岳添;《杨武能译文集》:呕心沥血的翻译精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王玉池;《张迁碑》译文[N];中国艺术报;2004年

7 王佳欣;上海译文社在三个领域中打造畅销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8 罗們;《郭宏安译文集》:“信”与文体[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王雯;译文社推出美国畅销书《伊甸之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10 晨风;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新书亮点多[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程楠;WD基因突变热区和高频突变位点及特殊类型WD基因诊断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赵广辉;层状类钙钛矿结构有机—无机杂合物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朱何俊;多相—匀相杂合催化剂L-Rh/SiO_2上烯烃氢甲酰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程为;温度敏感TRP离子通道的异源组装和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慧琴;高健翻译协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朱薇;透析型杂合人工肝装置的建立及其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9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孙建义;耐热木聚糖酶杂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产物的酶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少云;《接骨师之女》译文中的语言“去杂合”现象与母女关系呈现[D];暨南大学;2012年

2 汪杨文;混生杂合的普遍与差异[D];安徽大学;2011年

3 孔维芳;“杂合”理论视阈下的《湘西散记》英译本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斌凯;鲁迅译文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万琦;译文之外的操纵[D];江苏大学;2010年

6 刘碧滢;盛唐时期浪漫派诗歌英译文的认知诗学分析[D];燕山大学;2012年

7 黄牡丹;杂合—陌生化的张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李颖;《红楼梦》诗词歌赋翻译中的杂合现象探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的原/译文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卢立程;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中的杂合[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7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87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