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裔性对美国华裔文学接受的影响
本文选题:美国华裔文学 + 族裔性 ; 参考:《山东外语教学》2014年03期
【摘要】:族裔文学是相对主流文学而言的,族裔性作为族裔文学的根本属性是一种"差异"符号,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具有双重影响,它可以促进族裔文学的接受,也可以导致族裔文学的独白。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的接受是伴随着"族裔性"减弱而进行的,而华裔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却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彰显了华裔文学的族裔性。尽管我国学者的"中国文化情结"深化了华裔文学的研究,但对的族裔性的过分关注却限制了华裔文学接受范围的扩大,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Abstract]:Ethnic literature is relative to mainstream literature. As the basic attribute of ethnic literature, ethnotism is a symbol of "difference" and has dual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of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which can promote the acceptance of ethnic literature. It can also lead to monologues of ethnic literature. The acceptance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ccompanied by the weakening of "ethnotism", while the accepta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China is a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which demonstrates the ethnotism of Chinese literature. Although the "Chinese cultural complex" of Chinese scholars has deepened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excessive attention to the ethnical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s restricted the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accepta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族裔性与文学性的融合——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1YJA752012)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I71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晓路;种族/族性[J];外国文学;2002年06期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J];华文文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楠;;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兼容与离间——从严歌苓作品中的底层形象审视其文学创作[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关熔珍;进口商标翻译的文化剖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咪咪;;命运的守望者——解读《小姨多鹤》中的小环形象[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年01期
4 张羽;;殖民地台湾文学史研究的当代趋向——以周金波的文学叙事与文化认同为中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黄绚;;康拉德的东方叙事——评析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和《吉姆姥爷》的殖民特性[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扈彩霞;;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概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35期
7 王舒婧;;电影《喜福会》中的男权文化与种族歧视[J];电影文学;2014年10期
8 王晓路;;西方文论关键词 文化批评[J];外国文学;2014年03期
9 魏艳辉;;从“身份”研究到“认同”研究——后现代主义语境中“身份”的语义危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10 葛峥;;夹缝中的应变与生长——严歌苓小说之新移民形象评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国亮;小说日常话语的叙述表征[D];上海大学;2007年
6 邹涛;美国华人商文学:跨文明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8 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璨;严歌苓笔下的边缘人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晓荣;叛逆·反思·认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烨;谭恩美小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东方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7 马玉华;威拉·凯瑟文化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苏扬;逆境中的凄美之歌[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刘爽;谭恩美《灶神之妻》中的东方主义色彩[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郑启奎;《河湾》文化杂糅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晓路;差异的表述——黑人美学与贝克的批评理论[J];国外文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琼;维尔纳·索勒斯教授在南京作关于美国族裔文学与美国文化研究的讲座[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2 张冲;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3 霍小娟;文学中的族裔史——试析汤亭亭的《中国佬》叙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4 张琼;何处是家园——从美国文学的少数族裔研究说起[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5 谢奥;;身份认同——后殖民小说《骨》解读[J];南都学坛;2009年01期
6 张珊珊;;论“赵汤之争”下的《女勇士》的自传文体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1期
7 王海燕;;一所自己的房子:阶级、族裔和女性身份的追寻——评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赵明利;武萌;;一位别具特色的中国女性——《爱妾》主人公黄妈妈之个性分析[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李淑言;女作家与老妪絮语[J];国外文学;1996年03期
10 饶們子,蒲若茜;从“本土”到“离散”——近三十年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评述[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邹惠玲;加拿大华裔文学的空白[N];文艺报;2001年
2 吴燕莛(同济大学);文化敌视童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蒲若茜;服从强势文化是危险的选择[N];文艺报;2004年
4 李雾;知耻方能辨黑白[N];南方周末;2004年
5 张子清 雷祖威;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族裔性[N];文艺报;2002年
6 世文;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在成熟[N];文艺报;2003年
7 ;亚裔美国文学与华裔美国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2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吕娜;当代奇卡纳代表作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5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6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芝燕;中国景像的异域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泽华;写作构建和谐[D];浙江大学;2006年
3 安冬青;从沉默到歌唱[D];暨南大学;2002年
4 张析颖;从文化的迷失到觉醒:《最蓝的眼睛》的多重种族问题的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丽霞;谭恩美小说中的空间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董静怡;论欧美新移民女作家书写的“自我东方主义”现象[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艳霞;一个颠覆与重建的文本——评《美国在我心中》[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春梅;汤亭亭作品中“文化身份”问题的思考[D];西北大学;2004年
9 马冬梅;论《唐老亚》主人公对美国华裔史的颠覆[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吴艳华;中国传承的重新定位——《灶神之妻》后殖民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91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9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