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康纳“邪恶”创作及其“好人难寻”主题
本文选题:弗兰纳里.奥康纳 + “邪恶” ; 参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美国南方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常因其作品中邪恶的人物而被某些批评家看作"邪恶"的作家。她的作品里大都有畸形的人和骇人的暴力与死亡。她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里一家人驱车外出旅游,结果与逃犯相遇,全家人被杀害。作品中看不到一个"好人"的形象,杀人者与被杀者、不论男女老幼、"好人"还是坏人、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无不带有罪人的标签,好人难寻。作品讲述了人背离了宗教信仰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和变态心理的故事,表明只有使用暴力或死亡等极端的手段才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罪恶,获得天惠与救赎。
[Abstract]:Flannery, American southern writer. O'Connor is often regarded by some critics as an "evil" writer because of the evil characters in his works. Most of her works contain deformities and appalling violence and death. In her short story, the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the whole family is killed when they meet a fugitive. There is no image of a "good man" in his work. The murderer and the murdered man, whether male or female, old or young, "good person" or villain, Christian or non-Christian, all carry the label of sinner, so good people are hard to find. The work tells the story that when people deviate from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they will show abnormal behavior and abnormal psychology. It shows that only extreme means such as violence or death can make people realize their sins and obtain heavenly benefits and redemption.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敏蓉;;从圣经角度探寻《好人难寻》中老祖母的灵魂救赎[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徐鹏;;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3期
3 张贵芳;;心灵的救赎 绝望的反抗——论《蝇王》中的存在主义[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孙启娟;;浅析奥康纳小说中的暴力主题寓意[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9期
5 孙彩霞;;《等待戈多》中的《圣经》隐喻[J];唐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霍锋利;;自我与残疾儿的双重救赎——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解读[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7 李晓霖;张丹;;性别角色的反叛与救赎——《蓝调石墙T》同性恋主题的反思[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5期
8 吕丽塔;胡龙青;;爱是心灵成长和救赎的力量——试析《蜜蜂的秘密生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9 师树磊;;“同化”主题下的自我救赎——论艾·巴·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7期
10 刘振生;;肉体的残缺与精神的救赎——解析大江健三郎与史铁生的文学性格[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刚;;狂欢:一种颠覆的基调——论《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狂欢化主题[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3 秦成军;;约翰·阿什贝利诗歌简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建华;;文明和人性的挽歌——《黑暗的中心》和《吉姆爷》主题谈[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余秋萍;;琉球“组踊”名剧“执心钟入”的创作特色及其周边[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陈研;;从精神的流浪到精神的永恒——《伙计》的主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凌燕;;俄罗斯现代女性文学中爱的主题[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罗晓云;;海勒笔下的大卫王[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9 陈新宇;;苏联小说非英雄化主题的演变[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梁青;;《新撰万叶集》中和歌与汉诗的对应——以主题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浪;符号海洋中的真实救赎[N];中国保险报;2003年
2 周阅;死亡与救赎[N];深圳商报;2002年
3 张锐强;原罪与救赎[N];中国质量报;2002年
4 周阅 发自日本爱知大学;死亡与救赎[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李媛媛;荒谬·反抗·自由[N];学习时报;2007年
6 方磊;世界就是荒原[N];中国保险报;2004年
7 王立刚(北京大学在读硕士);当悬念柔软以后[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胡继华;抵抗蒙哀的事实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曾立平;告诉你另一个美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李红兴;诗人 战士 阿米亥[N];财经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潘薇;剧场里的毕加索[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4 张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荣洁;茨维塔耶娃创作的主题和诗学特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王玲;索尔·贝娄主要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受害特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李燕;创伤·生存·救赎[D];苏州大学;2012年
8 李玉双;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程虹;自然与心灵的交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崔铃;世纪之交韩中女性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延红;试论弥尔顿三部长诗中的救赎主题[D];湘潭大学;2008年
2 宗艳玲;“通向内在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施志媛;弗罗多追寻救赎之路[D];武汉大学;2005年
4 向梅玉;论索尔·贝娄早期小说的“负罪—救赎”主题[D];暨南大学;2008年
5 欧阳碧诺;从救赎到被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建敏;向死而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肖绯霞;存在的荒诞与救赎的渴望[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叶静;罪恶世界的女先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友玉;当上帝缺席的时候[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周晓玲;废墟上的理想—本雅明寓言理论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14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1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