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移植之后——多和田叶子创作述评
本文选题:俄罗斯文学 + 阿赫 ; 参考:《外国文学动态》2013年01期
【摘要】:正一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和研究者而言,多和田叶子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字。1960年出生在东京都中野区的多和田叶子,少年时期就立志成为小说家。1982年以论述俄罗斯女诗人贝拉·阿赫玛杜琳娜的论文通过答辩,从早稻田大学俄罗斯文学专业毕业,后移居德国。从1985年开始着手将自己赴德后创作的日语诗歌翻译为德语,并于1987年10月推出德语
[Abstract]:For most Chinese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Takeshi Okada is a slightly unfamiliar name. Born in the middle of Tokyo in 1960, Takeda leaves. In 1982, she graduated from Waseda University with his major in Russian literature and emigrated to Germany by defending her thesis on Russian poet Bella Ahmadurina. Since 1985, I have started to translate the Japanese poetry I wrote after I went to Germany, and introduced the German language in October 1987.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关于俄罗斯文学的两个问题[J];俄罗斯研究;2001年04期
2 任光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学的发展特征[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6期
3 王先晋;;20世纪末俄罗斯文学初探——称名·地位·流程[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6期
4 非文;;“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外国文学动态;2001年06期
5 黄玫;俄罗斯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J];中国俄语教学;2002年04期
6 赵丹;南京当代俄罗斯文学国际研讨会纪要[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4期
7 张建华;;文学研究中文化视角的突显——近年来俄国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新动向[J];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01期
8 王立业;;俄罗斯文学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J];外国文学动态;2002年06期
9 赵丹;南京当代俄罗斯文学国际研讨会纪要[J];俄罗斯文艺;2002年03期
10 耿海英;俄罗斯:重写文学史的背后——由俄版《20世纪俄罗斯文学》引发的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汪介之;吴晓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女性形象[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郑体武;;新世纪《俄罗斯文学选读》教材的编写理念[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宗琥;;表现主义倾向在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中的勃兴[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查晓燕;;试论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漫游”模式[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郑体武;;新世纪《俄罗斯文学选读》教材的编写理念(发言摘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梁坤;;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基督复活主题[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7 查晓燕;;俄罗斯文学中的“大地周游”模式刍议[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亚丁;;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20世纪20-30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和平;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图景[N];经济日报;2001年
2 王志耕;作为生命意义的俄罗斯文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记者 刘構;俄罗斯文学系列大戏上演[N];文艺报;2006年
4 刘文飞;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和传播[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本版编辑 李晋悦 丁杨 陈香;获得荣誉的人们[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世文;中外学者探讨当代俄罗斯文学[N];文艺报;2008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日本掀起俄罗斯文学热[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李保平;俄罗斯文学,你现在还好吗[N];辽宁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杨 饶翔;搭建中俄文学之桥友谊之桥[N];文艺报;2009年
10 王树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锟;东正教精神与俄罗斯文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谢春艳;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徒式女性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6年
3 宫月丽;从俄罗斯文学透视俄罗斯的宗教哲学理念[D];吉林大学;2007年
4 珊妮娅(Kseniia Begma);尼采与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5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杜国英;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潇;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淑华;新俄罗斯文学新态势概览[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平保兴;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范纯菲;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文本中的先例现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查娟;高加索与俄罗斯文学[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铸乐;弗·马卡宁作品《地下人,,或当代英雄》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尹秀娟;俄罗斯文学中基督教文化现象的汉译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张宝辉;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圣彼得堡形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邓玉;自由时代的一声叹息——俄罗斯当代小说《无望的逃离》使命感浅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韩雯;俄罗斯文学中的“傻子伊万”形象及其发展演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4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4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