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的城市叙事——解读桑伯格的诗歌《芝加哥》

发布时间:2018-05-28 00:33

  本文选题:桑伯格 + 《芝加哥》 ; 参考:《外语研究》2013年05期


【摘要】:《芝加哥》是美国20世纪杰出诗人卡尔·桑伯格的扛鼎之作。本文从审美现代性视角探讨该诗的芝加哥城市叙事与诗人独特的现代意识,试图从诗歌的风格和内容上揭示作者以美国现代城市生活为基础的诗歌美学。与艾略特、弗罗斯特和海明威等人的现代意识相左,桑伯格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在揭示现代性给社会带来种种弊端的同时,着力建设一种新型的现代生活形象,展示人类现代生活中最珍贵的信心和热情。
[Abstract]:Chicago is the masterpiece of Carl Sandberg, an outstanding American poet in the 20 th cent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modern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icago city narration of the poem and the poet's unique modern consciousness, and tries to reveal the poetic aesthetics based on the modern urban lif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erms of the style and content of the poem. Contrary to the modern consciousness of Eliot, Frost and Hemingway, Sandberg, with his unique aesthetic perspective, tries to build a new image of modern life while revealing all sorts of disadvantages brought to society by modernity. Show the most precious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in modern human life.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现代性视角下的卡尔·桑伯格诗学研究”(13NDJC136YB)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陈克军;;合同债权性质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沈学习;张清湘;;生命价值的回归·历史文明的反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李琪;;试论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8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姚其煌;李小兰;;知行合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预防逻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海涛;陈泉;姚兆余;;农村居民就医过程中的信任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南通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窦亚平;;从全球化理论看太虚法师佛教改革[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文龙;王夏峥;;社会信任与社会交往的研究初探——基于“2009年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西安数据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贾海薇;;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治理变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广东探索的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申腾;日常政治视野下中国城市社区业主维权行动探析:基于HB社区的个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凌;现代社会的困境与救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筱;;书讯[J];装饰;2008年05期

2 张政文;;康德的审美现代性设计及对后现代美学的启示[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3 陈少华;当代文学的一种读法[J];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4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5 朱国清;刘玉平;;审美现代性中的《狂人日记》[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6年10期

6 李松;;如何理解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性内涵?——兼与宋剑华、黄云霞商榷[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7 施锐;;西方近代美学影响的焦虑——读张政文教授《西方审美现代性的确立与转向》[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8期

8 杨杰;;新时期以来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反思[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9 杜莹杰;;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10 李松;;如何理解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性内涵——兼与宋剑华、张冀先生商榷[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光;;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宪;;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5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蔡志栋;;从现代情感本体的角度看梁启超[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8 罗骞;;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话语及其限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9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桂荣;;回顾与反思——中国古典美学现代性建设十年[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误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显舟;澳门观赏《芝加哥》[N];音乐周报;2004年

3 周志军;《芝加哥》为什么这么成功?[N];中国文化报;2004年

4 傅显舟;《芝加哥》歌曲赏析[N];音乐周报;2004年

5 小斐;岁末,现场感受音乐剧《芝加哥》[N];音乐周报;2004年

6 张贺;美国音乐剧《芝加哥》岁末进京[N];人民日报;2004年

7 黄云霞;文学“反智”得失谈[N];文艺报;2009年

8 刘致榕;审美现代性与审美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潘公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审美现代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4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5 黄轶;苏曼殊文学论[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杨建国;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雅各布森诗学[D];南京大学;2011年

7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广奎;人民诗人卡尔·桑伯格[D];中山大学;2005年

10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玲;《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孔小彬;传统与现代的会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侯新兵;新时期审美现代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谷鹏飞;艺术何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辉;现代性现象及其悖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唐桃;尼采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文杰;造物艺术暨民间工艺的形式美及其审美现代性[D];河北大学;2004年

8 王昌树;交往理性视阈中的文化构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丽华;曹禺与审美现代性[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瑶青;审美现代性视域中的当代视觉文化[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4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44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