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石黑一雄《伤心情歌手》中的反讽与悖谬

发布时间:2018-05-28 23:30

  本文选题:石黑一雄 + 《伤心情歌手》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新近推出的短篇小说《伤心情歌手》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小说采用套嵌式的叙事结构:叙述者扬讲述了加德纳的故事,加德纳又讲述了琳迪的故事。加德纳的叙述以其突出的反讽性将小说引向更深刻的思考,琳迪以其人生的悖谬揭示了个体的无助,而在消费社会和媒体时代遭遇困境的个人主义似乎也难觅出路。
[Abstract]:Ishiguro Yiyu, a new British contemporary writer, recently introduced a short story, "sad mood singer >", which has arous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e novel adopts a nested narrative structure: narrator tells the story of Gardiner, and Gardiner tells the story of Lindy. Gardiner's narration leads the novel to more profound thinking with its prominent irony. Di reveals the helplessness of his life in the paradox of his life, and individualism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media age seems to be hard to find a way out.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YWF-12-JRJC-027)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兰珊;;神话型理想面对现实的执着追问——试析《堂吉诃德》中镜子-本文的指示作用和主要本文的寓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姚石;;超越之维的丧失——对《大西洋─太平洋食品商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高明玉;;洛丽塔:一朵无意识浇灌出的“镜中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王中;论《啼笑因缘》的多重趣味组合[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仰海峰;;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6 彭麟淋;;关于马尔库塞视域中人类异化的逻辑探讨[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宋妍;;“大众传媒时间”观与实现休闲理想的悖论[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8 朱凌飞;丁桂芳;;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对电影《花腰新娘》的人类学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权时;吴俊杰;;后现代技术观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甄媛圆;奥林匹克运动中技术异化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赵苏丹;消费主义批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海娜;法兰克福学派与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之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传明;颠覆常识的艺术——余华小说中的反讽描写及距离控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洪峥;反讽及其在《蝇王》中的运用初探[J];外语研究;2002年04期

3 杨晓林;质疑,解构,能否颠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悖谬、误读、误用与滥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牛志强;;反战与反讽[J];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07期

5 刘敏;;简析《一小时故事》中的反讽[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1期

6 韩秀莲;孙慧聪;;试析《傲慢与偏见》中对“扁平人物”反讽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9年05期

7 王爱素;;桑德堡战争诗歌的反讽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8 刘玲;;浅析《怪物》中的反讽描写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吴雷;蔡文辉;王颜;;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的反讽特色[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10 陈研;张清东;;《小世界》中的名利场[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伯杰;;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2 彭国栋;;《洛丽塔》的后现代道德反讽[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崔玲;;悬疑、怪诞、恐怖效果的产生——论反讽在《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蒋显t,

本文编号:1948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48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b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