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娅短篇小说空间中的普希金
本文选题:托尔斯泰娅 + 普希金 ; 参考:《外语学刊》2013年06期
【摘要】:在俄罗斯后现代小说家那里,普希金的地位极其独特,这在托尔斯泰娅的文本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托尔斯泰娅的小说经常引用普希金的诗歌话语,这些话语为理解小说全篇的创作主旨行使着不同功能。普希金创作的一些基本母题(如彼得堡和暴风雪等)贯穿托尔斯泰娅的很多创作过程,成为诠释小说思想内容的关键。托尔斯泰娅甚至改写普希金的生活历程,把他当成某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两人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昭示人类文明进程延伸的轨迹。
[Abstract]:Among Russian postmodern novelists, Pushkin's position is unique, especially in Tolstoy's text. Tolstoy's novels often cite Pushkin's poetic discourse, which plays a differe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novel. Some of Pushkin's basic motifs (such as Petersburg and blizzard) run through many of Tolstoy's creative processes and become the key to interpreting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the novel. Tolstoy even rewrote Pushkin's life as a cultural symbol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two texts reveals the path of the extens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俄罗斯后现代小说互文性研究”(13B042) 第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资金面上资助项目 黑龙江大学2012年度人文社科研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普希金抒情诗的时空结构[J];俄罗斯文艺;1999年04期
2 陈训明;话说《普希金秘密日记》[J];俄罗斯文艺;2000年02期
3 胡强;对世界普希金学的重要贡献——评张铁夫教授的《普希金与中国》[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雪屏;安东诺夫苹果——系列小说《普希金酒馆》之一[J];延河文学月刊;2003年05期
5 沈云霞;;纪念普希金210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4期
6 罗玉山;名作家谈写作[J];名作欣赏;1982年01期
7 张铁夫;俄苏普希金学述评(二)[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8 王晓燕;论普希金研究中比较文学方法的运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康启昌;;“把桂冠留在世上”——为普希金诞辰200年而作[J];艺术广角;1999年03期
10 陈训明;行迹考察与外国作家研究──以普希金研究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荣洁;;茨维塔耶娃的普希金[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韩惠俐;;皇村孕育诗歌的幼芽 苦难成就诗人的伟大——俄罗斯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苦难的诗歌人生[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志红;;《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5 季甄馥;;瞿秋白《俄国文学史》的时代意义及其文学史观[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6 韩勇;;《上尉的女儿》与《艾凡赫》[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7 王宗琥;;也谈白银世纪[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惠俐;;皇村孕育诗歌的幼芽 苦难成就诗人的伟大——俄罗斯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苦难的诗歌人生[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周锡山;;《水浒传》和《艾凡赫》[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10 马彦婷;;《微暗的火》中的解构主义[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延滨;好书是最早的老师[N];光明日报;2007年
2 龙飞;“你没有任何过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徐鲁;俄罗斯的“管弦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陈训明;误读与伪造普希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王树福;从普希金到契诃夫:俄国民族戏剧的世纪转型[N];文艺报;2011年
6 李惠芳;造伪大师安东·巴尔金与珍稀古籍《伊戈尔远征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谷羽;俄罗斯诗人与中国长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余凤高;“黑桃皇后”伯爵夫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杨明明 李昕;俄罗斯浪漫主义的顶峰[N];吉林日报;2001年
10 田洪敏;俄罗斯文学意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莲芳;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与《圣经》的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3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刘文霞;“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梅颖;俄罗斯文学中的圣愚及圣愚式人物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丰卫平;“童话”中的童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7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9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国英;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彼得堡的现代神话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理;《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一种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欣;论互文性在《洛丽塔》中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3 陈为艳;互文性与“博尔赫斯”的双向阐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浩;[D];安徽大学;2004年
5 金佳;斯威夫特小说《洼地》的动态互文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耿程程;戴维·洛奇的互文性观点及其在《小世界》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文贵;《荒原》:互文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何云英;论A.S.拜厄特的小说《占有》中的互文现象[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薛冰莲;透视阿特伍德小说《预言夫人》中的互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雷丽;论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互文性[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9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4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