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日诞之地》与印第安部落语言历史表征

发布时间:2018-06-02 15:09

  本文选题:美国印第安文学 + 莫马迪 ; 参考:《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4期


【摘要】: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莫马迪的小说《日诞之地》再现了三个印第安部落近80年的历史,可视为印第安语言历史命运的文本表征,揭示了美国的语言政策和相关教育政策对印第安人的影响。小说人物弗朗西斯科、阿韦尔和托萨马可分别解读为部落语言传承者、部落语言与英语世界夹缝中的失语者,和英语世界的挑战者;面对政府的语言同化政策和二战后部落语言被削弱甚至被消灭的危机,三者分别以传承、挣扎和反抗的形式表现对部落语言的坚持,维护部落传统,努力保存部落语言的生命力,其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整个印第安群体传承和坚持部落语言的选择。
[Abstract]:Momadi's novel "the place of the Birthday" rep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ree Indian tribes for nearly 80 years and can be regarded as a text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fate of Indian language. It reveals the influence of American language policy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policy on Indians. Francesco, Abel and Tosama can be interpreted as inheritors of tribal language, aphasia in the gap between tribal language and English world, and challenger of English world.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of language assimilation and the weakening or even extinction of the tribal language after World War II, the three represent the persistence of the tribal language in the form of inheritance, struggle and resistance, and maintain the tribal tradition. Trying to preserve the vitality of tribal language, its action reflect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at the whole Indian group inherited and insisted on the choice of tribal language.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基金资助,是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创伤理论视阈下的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研究”(编号:20131slktziwx-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永良;美国二十世纪末的“惟英语运动”[J];读书;2002年01期

2 蔡永良;论美国的语言政策[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强;李开拓;;全球化背景下构建语言和谐环境的长远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崔凤华;李春生;;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双语教育历史及其现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3 金志茹;李宝红;;关于我国目前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陈兵;;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的对比研究及其启示[J];东南亚研究;2009年06期

5 张桂菊;张仁霞;;美国《英语习得法》出台的社会背景因素分析——以霍姆斯的四模式为分析框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6 王继奎;全球化时代联邦制的宪政冲突及其治理[J];国际观察;2003年02期

7 王淳;;安全诉求与认同危机:论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重塑[J];国外理论动态;2010年09期

8 张绪忠;战菊;;语言管理与美国的语言管理实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曹德和;;《语言文字法》拒绝“国语”名称的原因和合理性──从“国语”好还是“普通话”好的争论说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张广勇;;美国继承语教育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的启示[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2 乔颖;趋向“他者的翻译”[D];河南大学;2007年

3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4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延新;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瑶;当代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秀平;汉语国际推广视角下的韩国语推广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薇;美国语言政策及其对中国向国际推广汉语的启示[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皮文彬;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艳萍;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双语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谭琪;当代美国双语教育政策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若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语言政策探析[D];暨南大学;2006年

10 王飞;美国传播霸权的理论、实践与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斯韦特兰娜·库津娜;;千奇百怪的婚俗[J];百姓生活;2009年12期

2 徐新;;换个角度思维[J];秘书工作;2008年06期

3 刘芳;李艳丽;;约翰·科利尔:改变美国印第安历史的人[J];中国民族;2009年04期

4 孔祥平;;漫谈美国英语中的印第安语言[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年04期

5 ;雕在山上的“疯马”[J];读者(原创版);2010年05期

6 胡婷婷;;林恩·马勒巴:印第安女酋长的现代生活[J];纪实;2010年10期

7 朱国来;;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5期

8 ;俄克拉荷马州的印第安部落[J];读者(原创版);2010年05期

9 杨国政;;保险柜里的遗骸[J];世界博览;1998年04期

10 高琳;;书写当代印第安人生存困境的《爱之药》[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唐勤;;生物武器和炭疽[A];全国EID研讨班资料汇编[C];2004年

2 许光玉;周崇宇;;参行政机关在海洋油污损害赔偿中的索赔主体地位[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3 王珉;;美国印第安人音乐的“印第安融合主义”和“泛印第安主义”[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4 翟巧相;;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张积家;韩劢;陈俊;;大学生亲属性词概念结构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史志诚;;毒箭与箭毒[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3月以来,,玻总统因能源两度辞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米瑞亚·纳微罗 编译 覃泽文;美最大印第安部落竞选主打绿色环保[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俐;理性与非理性的较量[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4 贾鹤鹏;巴拿马印第安部落找到发展旅游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组;探访亚马孙印第安部落[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吴建友;美“超级说客”再掀政治风暴[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邵春;土风绵绵[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文云;走进印第安人部落[N];人民日报;2005年

9 孙冬 陈亮;无法破译的“绝密通信”[N];中国国防报;2007年

10 刘承军;印第安文化与印第安政治运动的新崛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喻中;权力起源的比较法文化研究——以北美印第安部落与中国古代酋邦为例[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丁天进;宪法之争——美国宪政道路的抉择[D];安徽大学;2010年

3 吕春晖;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9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69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