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中的自我探寻:劳伦斯游记研究
本文选题:旅行 + 游记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位杰出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评论界对劳伦斯的关注从未停止过。劳伦斯一生和旅行密切相关,但他的游记作品长期以来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劳伦斯所创作的四部游记可以说是真实的记录了他在和异域文化遭遇过程中的喜悦和痛苦。本文主要探讨了劳伦斯在四部游记中所展现的情感变化,同时提出劳伦斯在异域的游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劳伦斯的四部游记存在一个共通的范式,即在这四部游记中劳伦斯对异域的态度都经历了从迷恋到失望再到调和这样三个阶段。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劳伦斯在国外的游历经历以及创作四部游记作品的背景。这一部分还包括国内外研究劳伦斯游记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后面的论述做准备。第二章详述了劳伦斯对异域风景以及人物的迷恋。这一部分通过分析劳伦斯游记中频繁使用的俯看视角模式和开放空间来阐明劳伦斯在观看异域风景时所感受到的解脱感。这部分还讨论了异域人物的原始特性对劳伦斯的吸引。第三章分析了劳伦斯在异域的挣扎以及幻灭感。随着劳伦斯在异域游历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意大利和墨西哥都正经历着机械化。同时,自我与他者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也让身处异域的劳伦斯迷惑不已。第四章先探讨了劳伦斯在四部游记的末尾都曾谈及的“永恒移动”的意义,继而引申到劳伦斯的二元世界观。劳伦斯辗转一生所追寻的并不是某个具体的地点,他所向往的理想世界其实就寓于二元对立中对立双方的统一。
[Abstract]:D 路H 路Lawrence (1885-1930) is an outstanding writer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is also a controversial writer. The critics have never stopped paying attention to Lawrence. Lawrence's lif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ravel, but his travel works have been neglected for a long time. Lawrence's four travels can be said to be a true record of his joy and pain in the process of meeting foreign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motional changes that Lawrence shows in the four travels, and points out that Lawrence's journey in a foreign land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self-exploration. There is a common paradigm in Lawrence's four travels, in which Lawrence's attitude to foreign land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from infatuation to disappointment to reconciliation.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Lawrence's traveling experience abroad and the background of four travel works. This part also include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Lawrence's travels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prepare for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Chapter two details Lawrence's fascination with exotic scenery and characters. This part illustrates Lawrence's sense of relief when watching exotic scenery by analyzing the overlooking perspective mode and open space frequently used in Lawrence's travels. This part also discusses the attraction of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ien characters to Lawrence. Chapter three analyzes Lawrence's struggle and disillusionment. As Lawrence traveled abroad, he came to realize that both Italy and Mexico were experiencing mech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insuperable gulf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other confused Lawrence. Chapter four first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Eternal Movement" which Lawrence talked about at the end of the four travels, and then extends Lawrence's dualistic worldview. Lawrence's pursuit of life is not a specific place. The ideal world he yearns for is actually the unity of two opposing sides in dualistic opposition.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伟;;试从劳伦斯的游记看他的自然观[J];文学教育(上);2009年02期
2 祝龙发;;读劳伦斯“蛇”诗——漫谈其写作特色[J];外语研究;1986年03期
3 大岛渚 ,俞虹;战场的圣诞节快乐[J];当代电影;1987年06期
4 周汉林;;文苑沧桑 谁主沉浮——论“劳伦斯热”与劳伦斯爱情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5 王建琦;;《恰特里夫人的情人》写作前后[J];世界文化;1989年03期
6 何昌邑;深层的潜流——评劳伦斯所著的《恰特茉夫人的情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7 王南;文明与人的悲剧性冲突──读D·H劳伦斯《恰特利夫人的情人》[J];语文学刊;1996年01期
8 刘维荣;浅析劳伦斯小说中的若干意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张中载;独特的劳伦斯,独特的《虹》[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10 ;中国人的胜利——刘翔获得劳伦斯年度最佳新人奖[J];田径;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颖思;;重建和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庞毅明;;徐霞客旅途饮食考察[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芦秀娥;;读霞客游记,品中秋淡泊明志——徐学会新老会员同贺中秋[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8 陈光照;;东西方两位大旅行家笔下的中国——徐霞客与马可波罗游记之比较[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张勤文;李汉声;;IGCP 199项“地质中的稀罕事件”第二次学术会议闭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7)[C];1988年
10 ;生物燃料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清洁[A];沼气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笔 李保平;电影中的英雄和他们转瞬即逝的命运[N];辽宁日报;2007年
2 吕英博;当体育遇到慈善[N];经济观察报;2007年
3 赵武平;萧伯纳导致劳伦斯陷赤贫[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记者吕网大;杨扬名列2002全国十佳之首[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陈达;我们不和本地交易所竞争[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陈宝林 王雪梅 唐小清;企业应找到自身核心竞争力[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黑马(翻译家、作家);为了还事物以本来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芸生;劳伦斯·鲍西帝:“老杀手”重出江湖[N];国际商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陈礼明;谁赶走了劳伦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10 早报记者 石剑峰;劳伦斯·布洛克:陪马修一起变老[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为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写的差异与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3 周玉忠;文坛凤凰的斑斓色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5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6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彬;劳伦斯·达雷尔《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怀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维;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审美观和思想意识[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泳;走向完善自我[D];苏州大学;2010年
4 涂艳蓉;戴·赫·劳伦斯小说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谢超;异域中的自我探寻:劳伦斯游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滕波;从“失乐园”到“阿卡迪亚乐园”重建[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杜菲;从规训的囚徒到人性的复苏[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思阳;从厄秀拉的形象看劳伦斯的女性观[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孔力秋;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生命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01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0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