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色彩词在《拔芽击仔》两个世界构建中的功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3 10:56

  本文选题:大江健三郎 + 《拔芽击仔》 ; 参考:《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摘要】: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拔芽击仔》中精心构建了两个世界:一个善良、纯真、充满友谊,另一个冷酷、残暴、疯狂、杀人。前者属于"围墙里的人们"——感化院孩子们的世界,后者属于"外面"的人们——社会。两个世界是《拔芽击仔》的基本结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都围绕在这一结构中展开,因此对这个结构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大江健三郎在《拔芽击仔》中运用大量色彩词对两个世界进行了描写刻画,让色彩词在两个世界的构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Abstract]:The famous contemporary Japanese writer and Nobel Prize winner, Kenshiro Oe, has carefully constructed two worlds in his first novel, "Breakout": one is kind, pure, full of friendship, and the other is cold, cruel, crazy and murderous. The former belongs to the "people in the fence"-the world of the children in the penitentiary school, and the "outside" to the people-society. The two worlds are the basic structure of "Breakout and strike Boy", in which the story plot and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are spread out, so the analysis of this struc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uses a large number of color words to describe the two worlds, which makes the color wor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worlds.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2年度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文学”资助,项目编号:2012XWD-S0502
【分类号】:I313.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鲍尝君;陈冬梅;;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J];语文教学之友;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卫华;;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对中国园林设计的启示[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朱露露;;马蒂斯的艺术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3 陈丽艳;;个人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4 林韬;;电影色彩观念的历史脉络[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沈婕;;观察是创造的起源[J];包装工程;2010年22期

6 崔莉萍;;视觉文化下设计思维的嬗变[J];包装工程;2010年24期

7 谭玉辉;;论纯抽象绘画的绝对精神构造[J];包装世界;2009年06期

8 刘志兵;;略论德国表现主义艺术的构成形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郑艳;;论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变迁及走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李敏;;论线条在绘画中的运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漫宇;;电脑技术与当代艺术的碰撞[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汇;现代性视野中的1980年代探索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沈康;从观念到实践—西方近现代建筑的视觉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7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9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妍妍;试论具象油画语言的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苗红润;融合抽象画特质的版画创作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永强;马奈的女性主题创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赛男;无色也精彩[D];沈阳大学;2010年

6 高丽;绘画的平面化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云芳;书写性在油画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武鸿飞;具象绘画的新生[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李诗龙;从语言学视角看塞尚[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吕秀利;高扬的主体意识[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乃英;大江健三郎创作意识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02期

2 庞希云;生命与神话的凝聚——读大江健三郎小说《饲育》[J];阅读与写作;1997年11期

3 朱鸿;大江健三郎的启示[J];小说评论;2001年01期

4 兰立亮;从《死者的奢华》看大江健三郎对存在主义的接受和超越[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张景韬;;大江健三郎封笔之作《别了,我的书!》[J];出版参考;2006年28期

6 邱华栋;;大江健三郎:创造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J];理论与创作;2010年01期

7 邱华栋;;大江健三郎:创造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1935—)[J];西湖;2010年02期

8 邢伟川;;呼唤通向未来的“新教育”——我读大江健三郎《致新人》[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5期

9 许金龙;大江健三郎拒受文化勋章[J];科技文萃;1995年02期

10 文洁若;在暧昧的日本——谈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J];读书;199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家仁;朱培元;匡明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两个世界一流”步伐[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2 陈亮;;在暧昧的临沂——邰筐诗歌散论[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傅学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 好好改造“两个世界”——领导干部的一个永恒主题[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进江;;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活动轨迹探源——《奇妙的工作》问世为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寺尾刚;孙立;何宝年;;关于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中的讽喻表现——以比喻论为中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6 郭卫娜;;中印旅游业发展比较及合作前景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向清平;曹桂林;;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作为行为风险认识和思考[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张云;;属性流变 生存策略——文化解读任碧莲的《莫娜在希望之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陆杰荣;;从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江健三郎[N];黑龙江日报;2000年

2 昌伟;铁凝莫言合荐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吴晶、张舵;大江健三郎:良知让他“很沉重”[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吴晶;“创造一个明亮、体现人尊严的未来”[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许金龙;呼唤良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6 车前子;我们在暖昧的亚洲[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戴铮;特立独行者获大江健三郎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茅卫东;希望 未来 创造[N];中国教师报;2006年

9 实习生 刘亚文;大江健三郎新作借力吸引读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徐晓;大江健三郎在随笔中[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啸轩;大江健三郎文学论[D];山东大学;2013年

2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王新新;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琢;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D];暨南大学;2002年

5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政良;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战争认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江清;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狂欢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宝剑;试论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和平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安徽;继承与超越——论大江健三郎与萨特的存在主义[D];吉林大学;2004年

5 彭巧艳;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叙事时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振喜;试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存在主义文学[D];吉林大学;2004年

7 董晓娟;“战斗的人道主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静;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中的互文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李海榕;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静;《个人的体验》的社会学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13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13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7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