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易卜生戏剧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本文选题:戏剧艺术 + 易卜生 ; 参考:《艺术百家》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从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视角梳理了百年来中国的易卜生研究,结合国外易卜生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不同历史阶段中国易卜生研究的特色与不足,曾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正在或者即将成为热点的研究话题等。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al research, this paper combs the study of Ibse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hundred years.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Ibsen research abroa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Ibsen research in China at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What factors have affected and restricted, is or will become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阶段性成果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跨文化戏剧”(项目编号:09YJA760018)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I533.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列;;出走与归来——从易卜生与王尔德戏剧中出走女性的译介看“五四”女权话语的多样性[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4期
2 程致中;鲁讯·胡适·易卜生[J];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10期
3 陈爱敏;;女性主义、个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谈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误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张华;;鲁迅和易卜生——纪念易卜生诞生一百五十周年[J];破与立;1978年05期
5 王亦放;;娜拉出走以前[J];人民文学;1957年01期
6 汪余礼;;易卜生晚期戏剧中的生态智慧[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7 王宁;易卜生剧作的多重代码[J];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4期
8 王忠祥;易卜生戏剧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04期
9 何成洲;女权主义的发展:从易卜生到萧伯纳[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2期
10 钟翔;读易卜生诗作札记[J];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大伟;;谢灵运的佛学因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栾成显;;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桑火尧;;笔墨混沌与自性观照——余任天绘画语言的哲学思辨[J];书画世界;2009年01期
4 胡祖信;《伤逝》中的涓生形象及意蕴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田占敏;;从戏剧《玩偶之家》人物间的冲突看人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田占敏;;《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卜甜甜;;从“神之子”到“人之子”——论鲁迅《复仇(其二)》的宗教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8 王姣锋;;浅谈唐诗中的“刘郎”[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毕红刚;;中国文学自觉考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董岳州;;“老天真”笔下的“天真”世界——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利安·高利克;张林杰;;梁实秋与中国新人文主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白云霞;;精神分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对现代初期文化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建辉;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纪燕;刘若愚跨文化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史卉;魏晋南北朝杂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宁;叙事学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云;论传统经典小说的儿童版图书改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德亮;苦难中的生命抗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云;革命叙事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斌凯;鲁迅译文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牟昭;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革命成长小说研究(1927-1930)[D];西南大学;2011年
9 肖俏波;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陈彪;鲁译日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鸣;《玩偶之家》与《少奶奶的扇子》[J];读书;2002年09期
2 伊丽莎白·埃德 ,王家平;鲁迅与易卜生[J];鲁迅研究月刊;1991年09期
3 陈玲玲;留日时期鲁迅的易卜生观考[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2期
4 刘厚生;满语言文化与萨满文化是满学研究的两大基石[J];满族研究;2003年03期
5 克努特·布莱恩希尔德斯瓦尔,宋丽丽;从怪异美学视角论《培尔·金特》剧中的身份危机[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6 马丁·艾思林;汪余礼;;易卜生与现代戏剧[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刘慧英;20世纪初中国女权启蒙中的救国女子形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2期
8 秦弓;易卜生热——五四时期翻译文学研究之二[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曼临;;回归艺术家身份的易卜生及其作品对中国的影响[J];剧作家;2006年05期
2 李亚白;集中·精炼·深刻——谈《俄狄浦斯王》和《玩偶之家》的倒叙式结构[J];语文学刊;1986年05期
3 鲁玉玲;;象征:易卜生戏剧艺术的必由之路[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蓝泰凯;;试论易卜生在戏剧上的革新精神[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年02期
5 窦有奎;;“砰”响声声[J];当代小说;2006年06期
6 孙建;易卜生戏剧中的悲喜剧内涵[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7 黄溪;易卜生现实主义剧作的象征因素[J];上海戏剧;2004年Z2期
8 丁扬忠;;哲理 诗情 象征——论易卜生象征主义戏剧[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郭绪权;试论娜拉形象的塑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10 刘珏;论易卜生与中国现代戏剧的价值导向[J];东疆学刊;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曾阳萍;;《反对阐释》与后现代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郑贤军;;简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新的造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茹;;找回失去的自我:对《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毛凌滢;;论《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中的乱伦母题及伦理命运观[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继红;;透过“感觉结构”看威廉斯的文化整体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伯杰;;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9 刘慧;李姝娟;沈训娇;;永远在路上——从《毛猿》看奥尼尔的基督教意识[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连桥;;易卜生与奥尼尔戏剧人物的自我观念——以《培尔·金特》和《无穷岁月》为例[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兵;易卜生和他的《野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何成洲;易卜生:现代戏剧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姚映然(《我的名字叫红》责编);在网路遭遇帕慕克[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孙建;现代戏剧的罗马[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李兵;萧伯纳的《鳏夫的房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易卜生笔下的黑暗依然存在[N];南方周末;2011年
7 清衣;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丁伟;易卜生的眼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李兵;易卜生和他的《培尔·金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李兵;《社会支柱》:易卜生剧作的转折点[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3 殷瑜;布莱希特在中国:1949-2006[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卫岭;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8年
5 廖峻;迪伦马特戏剧中的迷宫世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6 陈亚民;罗杰·弗莱形式—文化的艺术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8 萧萍;折光的汇合:暧昧与胁迫性生存[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9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李时学;20世纪西方左翼戏剧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杰;“反幻觉”视域下的皮兰德娄与布莱希特[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谭雪凌;萧伯纳戏剧在中国[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德清;论奥尼尔及其戏剧中的“家”的主题[D];吉林大学;2008年
4 景丽娜;俄罗斯民族戏剧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D];苏州大学;2006年
5 高庆福;从文本到舞台—契诃夫戏剧在中国[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陆莉;论皮兰德娄剧作中意大利即兴喜剧的灵巧复兴[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7 段耀国;尤金·奥尼尔剧作经典意象解析[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8 俞洁;亲密剧院与斯特林堡室内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9 高明;尤金·奥尼尔戏剧的解构主义思想及其来源[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陆宪伟;俄罗斯戏剧家尼·科利亚达作品中的时空世界[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0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3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