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夜与日》中空间、行动与自我的追寻

发布时间:2018-06-19 17:41

  本文选题:《夜与日》 + 空间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摘要】:评论界一向认为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夜与日》传统写作特征明显,但它已然蕴含了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一些特征。她在小说中对时空的掌控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了对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关注,对现代社会的生存之思。本文探究小说中人物在家宅、窗、街道等三类物质空间中对自我的感知,以及他们通过与空间相对应的幻想、凝视、漫步这三种动作而获得的对身份与生存的再认识,从而探讨伍尔夫如何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的自我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化。
[Abstract]:Critics have always thought that Woolf's second novel, Night and Day,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writing, but it already contain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Woolf's later experimental creation. Her control of time and space in her novels shows her concern for the spiritual crisis of modern people and the thought of survival in modern society in her unique wa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elf-perception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three kinds of physical spaces, such as houses, windows, streets and so on, as well as the recognition of identity and existence that they acquire through the fantasy, gaze and stroll of the corresponding space. Then it discusses how Woolf shows the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social changes in this novel.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文本经典性的重释”(09YJC752014)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弗·伍尔夫创作文本研究”(08WWC00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金凤;;失语的妖女——潘金莲与伯莎梅森之女性主义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2 憨瑞祥;;简论文学经典重构的可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丁云亮;;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社会学的重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4 贾少英;;身体转向语境下林白小说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高字民;;拟像审美反思与当代影视的内容生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吴海进;;后现代语境中仿像符号商品文化消费批评[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7 花勇;;互文与汉语传统辞格[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林林;;法律文化的社会“过程性”[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9 吴丹;;身体二重性:结构与艺人能动性——以湘西苗族花鼓舞及艺人龙英棠和石顺明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吴晓;;民族艺术展演空间的审美想像——湘西德夯苗寨的个案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顺铭;;“偷拍”与“疯狂”:一种病理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子昂;;论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以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为基础[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文初;《存在与时间》前38节解读[D];浙江大学;2010年

9 许淑芳;肉身与符号[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黄美冰;日常歌唱与文化认同:马来西亚华人叙事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雅克·拉康的文学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玉凤;上海房地产广告平面媒体的理想自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4 杨雁霞;旅游城市的文化规划[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黄丽玲;论九十年代的口语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丽平;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淑敏;论莫妮卡·阿里《砖巷》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D];西北大学;2011年

8 舒子芩;老舍抗战文学中的英国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玲;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探讨[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红红;《西游记》中女妖形象复杂性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杰;;试论日本当代文学的忧郁性[J];日本研究;2006年02期

2 Nadine Laporte;;PARI DE LA FICTION, POESIE DE L'ABSENCE REFLEXIONS SUR L'IRIS DE SUSE, DERNIER ROMAN DE JEAN GIONO[J];法国研究;1991年01期

3 姚继中;于破灭中寻觅自我——《源氏物语》主题思想论[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4 李秀梅;;于破灭中寻觅自我——论《源氏物语》主题思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陶瑛,张伯香;在直觉中把握生命——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与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J];法国研究;2001年01期

6 朱虹,桑武杰;《呼啸山庄》与庄子哲学[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文爱军;对狄金森作品的心理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克努特·布莱恩希尔德斯瓦尔,宋丽丽;从怪异美学视角论《培尔·金特》剧中的身份危机[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2期

9 邓建芬;诗意的《呼啸山庄》[J];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古克平,张跃军;“是人在写诗,是人在思考”——布鲁姆与德里达关于诗人自我之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慧;叶塑;;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希斯克利夫性格及其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金艳霜;;从“自我”到“死亡”:论《悲惨事件》中的达菲先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茹;;找回失去的自我:对《玩偶之家》和《推销员之死》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飒;;迷雾、虚无与存在——堂米格尔·乌纳穆诺及其《迷雾》[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7 翁珲珲;;莫里森笔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声音[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张奕娜;;加缪的荒诞体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汤瑶;;《蝇王》男权社会里被沉默的女性声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林丽;;《等待戈多》与《车站》中分裂的自我与生存之荒(英文)[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风轻;行动与寻找[N];中国邮政报;2004年

2 王沙;青春的行动与寻找 [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3 康慨;世界邦德学大会解构文学史上最大间谍[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王胡;一生反战,护宪,维权:“行动的作家”小田实去世[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马晓燕;美发起“归家行动”征文,,让士兵讲述战地故事[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董燕;使比尔·盖茨圆梦的人[N];中国邮政报;2004年

7 郭宏安;《大西岛》的魅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二宽;都市猫咪的乡下亲戚[N];东方早报;2008年

9 记者 左燕东邋实习生 潘帅;高速交警集中整治涉牌涉证违法行为[N];山西日报;2008年

10 钱林森;责任和乐趣:我的漂泊与探索的旅程[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3 贺安芳;追寻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雪;批判、焦虑、探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柳东林;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新云;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的后现代伦理道德观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孙英馨;沈从文与劳伦斯生命价值书写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馨;追寻自我的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晓芹;黑人女性寻求自我的历程[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穆妍;托妮·莫里森小说中受压抑黑人女性的声音[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伶;自我·性·性别[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雷;有岛武郎与《该隐的后裔》[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顾倩;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童靖;自我,自然及当代北美印第安自传文学[D];西北大学;2005年

8 薛玉秀;艾米莉·狄金森隐居之谜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郭向宇;“沉沦”与“本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薛琴;飞越束缚的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40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40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c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