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泰因的重复和持续现在时叙事艺术
本文选题:斯泰因 + 叙事艺术 ; 参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重复和持续现在时是斯泰因创立的叙事形式。本文通过这一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探讨她如何深刻挖掘笔下人物秘而不宣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怎样在作品中构建多维的、立体的叙事空间,开创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范式。
[Abstract]:Repetition and continuous present tense are the narrative forms created by Stein. Through this novel and unique expre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she deeply excavates the secret inner activities and emotional world of the characters in her works, and how to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narrative space in her works. To create the narrative paradigm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71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龙艳文;;试论《三个女人》的绘画因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徐海江;;浅析斯坦因文学作品的字意及写意特色[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8期
3 胡新明;张斌科;;格特鲁德·斯泰因作品中的“重复”艺术[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龙艳文;;试论《三个女人》的绘画因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5 程鹤;侯静;;浅谈斯泰因文学创作中的“醉”[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煜;斯泰因的文学语言特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陆双祖;;论《押沙龙,押沙龙!》的并置叙事艺术[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9期
3 陆双祖;;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的立体主义叙事艺术[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苏煜;后现代主义的先驱——斯泰因[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舒笑梅;像驾驭画笔那样驾驭文字:评斯泰因的《毕加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6 孙玉娟;;生活与创作——从斯泰因的生活探究其创作风格[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7 孙玉娟;;生活与创作——从斯泰因的生活探究其创作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汪涟;;两词玄机——斯泰因《梅兰克莎》解析[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9 李雪华;;从梅兰克莎看斯泰因对传统的变革[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0 郗雪蓉;;福克纳小说《我弥留之际》的叙事艺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屈海燕;;马原与毛姆的叙事艺术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2 董衡巽;;美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胡燕双;;《海浪》中的后印象派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微;;论《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李悦;;体制下的牺牲品——《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机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 蒂安娜·齐默尔曼 译者 赖雅静;德国文坛的“狂飙少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止庵(学者);俯视人间的完美主义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刘晖;疑难的命运之雪[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沈胜衣;回忆他们在巴黎的好时光[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冉利华;论海明威小说的“冰山”风格[N];文艺报;2005年
6 于凤川;古美共同保护海明威作品文献[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刘子;谁能把握命运的魔术[N];天水日报;2006年
8 周志明;捕捉当代人的心灵战栗[N];云南日报;2007年
9 陈一丁;作为文学记者的埃德蒙·威尔逊[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黄昱宁(书评人);巴黎永远没有个完[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2 吴庆军;《尤利西斯》的叙事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红梅;伍尔夫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6年
4 张莉;卡夫卡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李文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传顺;《白鲸》的叙事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严慧仁;《吉姆爷》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3 李艳芳;《项狄传》及其叙事策略[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孙宇;《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的叙事策略[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王志杰;帕慕克小说的叙事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俊;勒克莱齐奥《饥饿间奏曲》的叙事艺术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7 运海红;试述《傲慢与偏见》叙事艺术的独特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启万;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叙事学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左巍巍;斯蒂文森小说叙事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贺夏蓉;论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8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8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