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乎“东方”的诗学之旅——从华兹华斯《序曲》中“阿拉伯之梦”谈起
[Abstract]:In studying Wordsworth's "Arab Dream", scholars have always ignored the element of "Orient" in dreams, which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tradition of emphasizing Byron and Shelley rather than Wordsworth in romantic oriental writing. Wordsworth wrote the oriental poems in less quantity than the previous two poets, but the Arab drea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of Orientalism at that time. Its emergence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oriental discourse system and the poet's reading experience in the 19th century. From the macro point of view, the Arabian Dream strikes back at the mainstream Oriental discourse at that time.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it implies the poet's poetics plan, and concretely shows Wordsworth's pursuit of Burke's lofty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东方书写研究”(10YJA752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1.07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2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杨珊;;评《河湾》的叙事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明晶;万秀增;;重新解读黄哲伦的《蝴蝶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9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田兆耀;;管窥新时期我国生态电影的思想内涵[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5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6 陈烨;谭恩美小说和张艺谋电影中的东方主义[D];南昌大学;2010年
7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晨;木雕花板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关于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主题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徐春捷;浅谈华兹华斯的自然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高桂芳;;品《露茜组诗》,解读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山东文学;2007年07期
4 葛桂录;建国以后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文爱军;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差异[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6 孙芳;;倾听微贱生活的悲曲——评华兹华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主题[J];译林;2009年03期
7 黄宗英;“如何静听离别”——从华兹华斯的“复杂快感”看卡如斯的“精神创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8 白锡汉;华兹华斯的死亡意识论[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张旭春;没有丁登寺的《丁登寺》——英国浪漫主义研究中的新历史主义范式[J];国外文学;2003年02期
10 赵红军,单宝贵,杨建文;浅析华兹华斯的自然抒情诗[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梁文琴;;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情韵[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梁桂平;;《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拜伦研究[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小山;;他还有一盏童心灯——阅读屠岸老师翻译的儿童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谢大光;;济慈书信的纪传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倪庆饩;多萝西·华兹华斯笔下的格拉斯米尔[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蒋多;自然的眼睛[N];中国石化报;2002年
3 陈小艳邋何朝辉;华兹华斯与杜甫:浪漫与现实之间遥远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张曙光;新诗与自然[N];文艺报;2008年
5 余石屹;条条道路都有可能,许多都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周鸣之;根西岛上的温暖故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7 杨玲;“这是献给整个墨西哥文学的大奖”[N];文艺报;2010年
8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艳兵;西方的文学经典并非中国的西方文学经典[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冰;“当代惠特曼”莱文当选美国桂冠诗人[N];深圳特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秀梅;抗拒现代:生态后现代视域下的华兹华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彦旭;“我—它”与“我—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白利兵;柯勒律治莎评的有机美学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程文;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抽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10 蔡海燕;论奥登的乌托邦精神[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建军;华兹华斯:一颗困扰的心灵[D];浙江大学;2003年
2 孙静;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境界[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3 李家;信仰、永生、普爱[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张靖婧;心灵的家园[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春梅;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有机自然观思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李楠;和谐的自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崔莉;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8 秦旭;论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董阳;华兹华斯在20世纪中国译介与接受史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李清晨;从浪漫主义角度对华兹华斯和雪莱的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3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3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