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巴斯妇解经

发布时间:2018-07-28 08:43
【摘要】:中古英国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里《巴斯妇的前言》可以看成是一个追求性自由的俗女人解释圣经的案例,是对教会和男权解经传统的颠覆。半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除聚焦其中明显的女权问题,还争论是否宗教改革者威克利夫的英译圣经和以圣经为一切解释之本的思想影响了巴斯妇的解经。本文对此进行考察,通过剖析巴斯妇狂欢化的语言风格,试图揭露深藏在语言中的动荡的能量,并结合乔叟本人对解经的谨慎态度,指出巴斯妇解经集中体现了14世纪英国社会存在于性别、婚姻、阶级、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诸多矛盾。最终,乔叟对他深切关心的男女关系问题并未给出一个清楚的解决方案。他既提倡宽容谅解,又严厉要求犯错犯罪者悔悟改正。
[Abstract]:The preface of Bath woman in Chaucer's Canterbury Story can be regarded as a case of a vulgar woman seeking sexual freedom to interpret the Bible, which is a subversion of the tradition of the church and patriarchal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to focusing on the obvious feminist issues, literary criticism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has also debated whethe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ible into English by Wyclif, a religious reformer, and the idea of taking the Bible as the basis for all interpretations have influenced Bath'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tra. By analyzing the language style of Bath women's carniva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ose the energy of turbulence hidden in the language, and combines Chaucer's cautious attitude toward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utr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Bastilla embodies many contradictions in gender, marriage, class,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British society in the 14th century. Chaucer did not, in the end, offer a clear solution to his deep concer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He advocated forbearance and understanding, and harshly demanded repentance and correction of the wrongdoer.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新兴交叉学科;
【分类号】:I56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大卫;南宫梅芳;;但丁、乔叟与“山上宝训”[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岚;;大众传媒语境下的金庸作品——狂欢与意识形态的反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欢理论观照中国古典喜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4 赵光亚;金银;;世俗小叙事对历史大文化的消解——《故事新编》的历史重写策略及思想意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韩晓芹;管晓莉;;伪满乡村社会与民间文化广场——《生死场》、《呼兰河传》与伪满前后东北地域文化解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唐晓琳;董岩;;拉丁语: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共同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吕丽塔;张葳;;生态批评视域下的《阿凡达》[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赫聪;张勇;;《功夫熊猫2》:美国动画片模式的“集结号”[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李娜;狂欢化的历史传奇小说——王小波《青铜时代》研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王文革;王德岩;;怪诞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李为君;;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青年文化认同危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4 龙艳;;文学的宗教伦理批评——以西方文学与基督宗教为例[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高巍;江宁康;;文学与阶级身份建构——英美文学批评新论探究[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王文革;;怪诞艺术:徘徊在原始与现代之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许文勤;;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8 刘晓文;;中世纪意大利文学中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因素管窥[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9 赵臻;;真理的双重指归——从明清小说中的佛道人物看其内蕴与本质[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10 岳永逸;;城市生理学与北京天桥的“下体”特征——兼论“杂吧地”的认知意义[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于l,

本文编号:2149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49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