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歌德与卡夫卡

发布时间:2018-07-29 15:52
【摘要】:歌德不仅影响了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而且这种影响业已形成一种焦虑,以至于卡夫卡得奋力摆脱这种焦虑,时刻提防着歌德过于强大的影响。歌德和卡夫卡看上去是那样不同的作家,但他们的内在联系却是如此紧密而不可分割。歌德对卡夫卡的影响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城堡》上,歌德笔下那个"茁壮成长"的威廉·麦斯特在卡夫卡那里变成了"被迫成长"的卡尔·罗斯曼,而无所不能的浮士德则变成了始终在城堡外面徘徊的K。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赞扬也影响到了卡夫卡的文化选择。
[Abstract]:Goethe not only influenced Kafka's thought and creation, but also formed a kind of anxiety, so Kafkard struggled to get rid of it and was always on guard against Goethe's too strong influence. Goethe and Kafka seem so different writers, but their inner ties are so close and inseparable. Goethe's influence on Kafka is most concentrated in Kafka's novels America and Castle. Goethe's "thrive" William Mester becomes Carl Rothman of Kafka, and the omnipotent Faustus becomes the Kat that lingers outside the castle. Goethe's praise of Chinese culture also influenced Kafka's choice of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52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朴晟源;沈潼;;点评:神学院背景、父亲情结与卡夫卡[J];小说界;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李大勇;周艳梅;;追寻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在酒楼上》与《城堡》的精神契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程致中;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鲁迅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辩证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刘锋杰;意识形态的迷雾——读柯灵《遥寄张爱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祖保泉;漫议王国维的“意境”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胡志明;;尼采与卡夫卡:现代世界两个孤独的行走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陈文忠;;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唐果;;对《浮士德》的生命美学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颜桂堤;;经典:流动与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王晓晴;;《哈姆雷特》中的人文爱情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维波;;浅谈城市游憩空间整合的文化机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戈华清;许颖;;以科技失灵为背景环境危机的法律选择[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聂危谷;;论中国画人文精神之得失[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5 姜云飞;;“人”的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的新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6 施炎平;;比较视野内的中国人文哲学——关于儒学与易学互动发展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友芬;;论高校图书馆人本主义理念的建构方式[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陈雪虎;;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三十年回望[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刘萍;;也谈“美从何处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彭超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转型及其可行路径[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宙嫔;“诗性智者”[D];苏州大学;2010年

3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傅文;试析弗朗茨·卡夫卡挖根生短篇小说中动物角色的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何允;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营造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严雯;歌德对宗白华艺术人生观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玲;残雪对卡夫卡小说模式的接受与变异[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薇薇;“出发”与“到达”——卡夫卡小说中“自我”的迷惘与困惑[J];当代文坛;2002年03期

2 俞红秀;分裂 变形 死亡——卡夫卡的异化世界[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施依秀;卡夫卡的存在世界及其意义[J];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曾艳兵;卡夫卡与弗洛伊德[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陈婷婷;走近卡夫卡[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朱文信;卡夫卡:一条在理性密林中迷失了的路径[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丁俊玲;“飘忽”的“影子”——卡夫卡《御旨》解读[J];名作欣赏;2004年04期

8 曾艳兵;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卡夫卡的“归属”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陈小曼;对恐惧与死亡的拥抱——卡夫卡及其作品解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解英兰;卡夫卡——生平与创作的零距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新娟;;解读卡夫卡[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华娟;;异化的人群 绝望的生存——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分析[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3 马素娟;;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现象[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4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山奎;;无名希腊人的“非历史命运”:从卡夫卡的一封信解读其《乡村医生》[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何峰;;边缘化的冷眼旁观与后现代的思维向度——鲁迅与卡夫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7 曾艳兵;;卡夫卡与老庄哲学[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8 陈晓兰;;现代派文学与大都会——从波德莱尔的“游荡”到卡夫卡的“睡眠”[A];都市文化研究(第8辑)——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C];2013年

9 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读写互陈 修炼写作内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10 秋芹·歌乐;罗璇;;德国三位传媒型作家作品中的东方意象[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卫东 书评人;“卡夫卡”和我一起成长[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洪烛;无法模仿的卡夫卡[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曾艳兵;卡夫卡和三个女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曾艳兵;卡夫卡:从西方到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曾艳兵;卡夫卡与三个朋友[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曾艳兵;卡夫卡与老庄哲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曾艳兵;卡夫卡与基尔凯郭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赵山奎;卡夫卡的中国想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石剑峰;卡夫卡全集捷文译本首次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石湾;卡夫卡故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蔚;卡夫卡在中国的译介(1979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张莉;卡夫卡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克姗;卡夫卡作品中的小丑形象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贾秀平;卡夫卡的生活与信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明明;“我写的一切都跟您有关”——卡夫卡的父亲情结[D];兰州大学;2011年

4 佘永强;论卡夫卡小说主题中蕴含的荒诞[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怀瑞;论卡夫卡创作中的自传性和超越性特征[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韩晓亚;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安冬;论卡夫卡思想创作中的悖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智敏;卡夫卡小说的生存论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饰玉;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陆霞;卡夫卡的象征[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53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53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