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刊第一辑正式出版
[Abstract]:Since the new era,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Theory and Comparative Poetics have not only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he discipline of world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ut also deepen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It is an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resource to promote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our research. However, there is not a single publication devoted to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theory and comparative poetics. The Journal of Foreign Literary Theory and Comparative Poetics, edited by Zhou Qichao, a researcher at the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t is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discussion and accumulation of academic experience that scholars fill this gap. On May 22, 2014, the first episode of Foreign Literary Theory and Comparative Poetics was held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分类号】:I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寻找中西比较诗学的新思路[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2 赵炜;对新世纪比较诗学的展望——谈新世纪比较诗学建设的三项任务[J];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孟宪浦;比较诗学会走向“全球性诗学”吗——关于比较诗学终极价值的思考之一[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蒋艳萍,郑方超;论比较诗学的“比较”内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王向远;比较诗学:局限与可能[J];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6 曾艳兵;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体系[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犹家仲;;比较诗学崛起的人文意义[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尹锡南;;中印对话:梵语诗学、比较诗学及其他——访中、印梵语诗学专家[J];思想战线;2006年01期
9 肖伟胜;;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出路[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张思齐;;比较诗学与文学发生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2 杨乃乔;;人,究竟在哪里可以诗意地栖居[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3 ;刊首语[A];东方丛刊(2000第4辑 总第三十四辑)[C];2000年
4 王毓红;;从研究范畴看中西体裁理论的差异[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杨乃乔邋钟厚涛;比较诗学研究的困境及其策略性突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杨乃乔;关于“poetics”的意义及其误读[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汪洪章 周启超;“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10年
4 赵炜;比较诗学的“美学沉思”[N];光明日报;2003年
5 周发祥;比较文学:机遇与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乐黛云;迎接比较文学新纪元[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武亚楠;中西比较诗学的空间维度[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2 陈金星;论叶嘉莹的比较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晓岗;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邢哲婧;刘若愚和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视阈之比较[D];河南大学;2012年
5 黄睿;翻译即改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钟家军;孟子“知人论世”与丹纳“三因素说”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余承法;释“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任孝霞;比较文学辨“异”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6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