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在现代中国:一项知识的考掘
[Abstract]:As a symbol of western culture, Ibsen's image of Nora was introduced to the mainland of China in modern times, its significance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general category of drama art image to the history of intellectual menta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tellectual archaeology, we can see that Nora has completely different problem orientation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 by exam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fragment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modern China. This state of knowledge means that Nora is plural, projecting the unique experience and paradoxe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mids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such as tradition and Westernization, trivia and sublime, Westernism and nationalism, Personality liberation and family care and other ideas between the chain of complex entanglement.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60128) 福建师范大学“文体学研究”创新团队(IRTW12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英溪;易卜生剧在中国何时开始上演[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魏策策;;胡适的莎士比亚观[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2 周云龙;;娜拉在现代中国:一项知识的考掘[J];戏剧艺术;2014年04期
3 周宪;;易卜生和蒙克的中国镜像[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绪权;试论娜拉形象的塑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2 华玲;;恒星闪烁——娜拉形象之我见[J];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3 刘洪涛;娜拉——因爱而生动[J];河北自学考试;2005年05期
4 石建军;;娜拉为什么要出走?——“娜拉”形象的再论述[J];文教资料;2006年28期
5 王世林;娜拉走后怎样?[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杨荣;娜拉“不可能有新的出路”吗?[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严静;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论来分析娜拉形象[J];甘肃高师学报;2004年06期
8 覃春香;;娜拉,人归何处?——也论娜拉走后怎样[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9 徐仲佳;;娜拉的出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徐中锋;卢娟;;从娜拉看女性独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萌;娜拉出走会怎样?[N];文艺报;2006年
2 李兵;《玩偶之家》新解[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生安锋;易卜生研究:从易卜生主义转向易卜生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丁伟;易卜生的眼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清衣;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建军;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何成洲;易卜生:现代戏剧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王树福;生态文学视角下的易卜生[N];文艺报;2009年
9 生安锋;“易卜生与中国百年回顾高级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N];文艺报;2006年
10 潘妤;除了“出走的娜拉”,,中国人是否真的了解易卜生?[N];东方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2 杜雪琴;易卜生戏剧地理诗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霞;“城”里“城”外的挣扎[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麻洁敏;易卜生戏剧女性形象的存在主义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廉;易卜生诗歌与“易卜生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淑君;易卜生与存在主义[D];集美大学;2013年
5 刘雅慧;自由欲念与心理意象的客观表达—易卜生后期剧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罗闻;易卜生在中国的历史命运[D];中南大学;2010年
7 马焕然;易卜生后期戏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万同新;易卜生戏剧误读现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连桥;伟大的问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远年;论易卜生诗歌与北欧民间文学传统[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69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69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