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诗性语言的散文体叙事——大江健三郎《水死》论

发布时间:2018-08-07 16:29
【摘要】:"水死小说"是大江健三郎早在70年代就已着手、但因创作技法"不够娴熟"而一直未能完成的搁浅之作。时隔四十年后,他"终于确信自己有能力复原父亲之死真相",于是以母亲在"红色皮箱"里保存的有关父亲生前的资料为线索,完成了他"晚年工作"的集大成《水死》。本文从诗性语言的散文体叙事切入,经分析发现,《水死》不仅在叙事技法上进行了革新,而且在主题表现上有了很大突破,是一部洞察大江"晚年工作"射程的杰作。
[Abstract]:Shuijianlong's novel is a stranded work that has not been completed because of its unskillful creative techniques, but it has been started by Eisanaburo in the 1970's. After 40 years, he was "finally convinced that he had the ability to recover the truth of his father's death." so he took the information his mother kept in the "red suitcase" about his father's death as a clue and completed his "work in old 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etic narrative style, the author finds that "Water death" not only innovates in narrative techniques, but also ha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me expression, and is a masterpiece with insight into the range of "work" in the later years of the Great River.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313.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王战牛;后现代主义主体理论与教学模式[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3 王海洲;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张勇;余韬;;神话仪式与消费叙事——冯小刚贺岁片《非诚勿扰2》的文化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徐俊东;;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观念的思索[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6 杜宇;;合流与分化——民、刑领域习惯法演进的比较观察[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7 张家军;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涂端午;;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宏观图景——基于1979~1998年高等教育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9 王洪才;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洪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樊婷婷;;进入主体间性——图书馆服务人员与读者[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6 朱淑娣;;国际贸易行政诉讼与财产权的逻辑关联——全球行政法的分析视角[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宜君;;论后现代视阈下中国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洁璇;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璐;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晓鹏;美学视域下的后现代广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芳菲;诠释后现代女性艺术家的“自我关注”[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5 轩闯;中学和谐师生关系建设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樊莹莹;网络文化的权力关系及其运作[D];吉林大学;2011年

7 苏欣;动物权利之争[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关群;学校课堂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的异化与消解[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冯金萍;环保NGO在环境治理中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涤生;;融合亲身体验 解答社会问题[J];教育;2009年07期

2 大江健三郎;熊淑娥;;来自“晚期工作”之现场——在“国际视野中的大江健三郎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作家;2010年15期

3 庞希云;生命与神话的凝聚——读大江健三郎小说《饲育》[J];阅读与写作;1997年11期

4 朱鸿;大江健三郎的启示[J];小说评论;2001年01期

5 兰立亮;从《死者的奢华》看大江健三郎对存在主义的接受和超越[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张景韬;;大江健三郎封笔之作《别了,我的书!》[J];出版参考;2006年28期

7 邱华栋;;大江健三郎:创造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J];理论与创作;2010年01期

8 邱华栋;;大江健三郎:创造世界文学之一环的亚洲文学(1935—)[J];西湖;2010年02期

9 邢伟川;;呼唤通向未来的“新教育”——我读大江健三郎《致新人》[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5期

10 文洁若;在暧昧的日本——谈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J];读书;199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于进江;;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活动轨迹探源——《奇妙的工作》问世为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王琢;;日本当代文学述评[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昌伟;铁凝莫言合荐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许金龙;呼唤良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车前子;我们在暖昧的亚洲[N];大众科技报;2000年

4 本报特约记者戴铮;特立独行者获大江健三郎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实习生 刘亚文;大江健三郎新作借力吸引读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许金龙;鲁迅、毛泽东对我影响深远[N];中国艺术报;2006年

7 书评人 薛静;大江健三郎和孩子们一起穿越时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世文;大江健三郎第五次访问中国[N];文艺报;2006年

9 记者  舒晋瑜 李晋悦;再猛烈的逆风也无法驱散希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戴铮 编译;大江:期待一种语言“揭竿而起”[N];东方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啸轩;大江健三郎文学论[D];山东大学;2013年

2 兰立亮;大江健三郎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王新新;大江健三郎的早期文学世界[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琢;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D];暨南大学;2002年

5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吴岚;“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进;日本现当代纯文学的风向标[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艳;也谈“席勒式”[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政良;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战争认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江清;论大江健三郎小说中的狂欢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宝剑;试论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和平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丽杰;《同时代的游戏》中“破坏人”的狂欢化精神[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安徽;继承与超越——论大江健三郎与萨特的存在主义[D];吉林大学;2004年

7 彭巧艳;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叙事时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振喜;试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存在主义文学[D];吉林大学;2004年

9 董晓娟;“战斗的人道主义”[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静;大江健三郎后期作品中的互文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70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70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4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