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森小说《他父亲的伙伴》中父子形象的解读
[Abstract]:Henry Lawson is a famous realist writer in Australia, who is famous for writing jungle novels, and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n national literature. Lawson has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social phenomena in Australia, so he always uses a series of realistic techniques to expose and criticize the social reality in literary creation. The novel "his father's companion"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Lawson, so this paper will appreciate the image of a father and son created in the novel, so as to underst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reality reflected by Lawson as a writer.
【作者单位】: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分类号】:I611.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虹丁;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两篇[J];当代外国文学;1984年03期
2 力以;;澳大利亚大众文学奠基人劳森和他的作品[J];读书;1981年11期
3 张雯;;人与自然的较量——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主题初探[J];名作欣赏;2007年10期
4 张雯;卢志宏;;微妙的两性关系——再论亨利·劳森短篇小说主题[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5 钟华;亨利·劳森与丛林生活——读劳森短篇小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潇;;浅析亨利·劳森的丛林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2 戴媛;徐剑莹;;修辞性叙事理论维度之下的《赶牲畜人的妻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潇;亨利·劳森作品中的丛林情结[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嘉琼;;关于巴尔扎克现实主义的胜利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程爱民;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兼容并蓄——试论福斯特的《一间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3 姜岳斌;试论奥尼尔剧作中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的融合[J];咸宁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4 蒋新平;论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整体观[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5 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美学[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6 彭桦;亨利·劳森的创作与澳洲本土文化特色[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3期
7 许剑铭;现代文学表现主义的审美意识阐释[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5期
8 邓娜娜;;寻找现实主义的后花园——评《道路之鉴——文学与真实世界》[J];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05期
9 孔繁星;;从光辉高大的圣者到血肉丰满的凡人——浅析哈姆雷特的中国形象变化[J];世纪桥;2008年01期
10 段冉;;布雷特·哈特及其西部短篇小说[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春生;;浪漫梦想的殉葬者——读《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李一鸣;;浪漫主义文学的社会认识价值[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3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郑贤军;;简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新的造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阮倩;;霍尔顿“误读”出的虚假人生[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倪霞;;《徒然草》与《白氏文集》的社会性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孙汉云;;《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语言文体特色[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吴彩亚;;人的异化,情的瓦解——《华盛顿广场》思想探析[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生[N];文艺报;2008年
2 徐国辉;一个现实主义的坐标[N];吉林日报;2007年
3 邓中良邋华菁;“那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康慨;村上春树:现实主义描写已经不灵,今后要靠隐喻打天下[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杨庆祥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美国的现实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廖小文;现实主义,一盏光明的灯火[N];光明日报;2011年
7 廖小文;没有典型就没有现实主义[N];光明日报;2011年
8 赵德明;是现实主义“回归”是新现实主义?[N];文艺报;2005年
9 沈宁;走在现实主义道路上的美国悬疑小说[N];文艺报;2007年
10 童燕萍;从《屠场》的接受史看20世纪文学批评导向的影响[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萌萌;幻象与现实·真实与虚假[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2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3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4 岑玮;女性身份的嬗变:海尔曼和诺曼戏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金芳实;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6 郑永旺;空灵的世界 恍惚的真实[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陆怡玮;“思想式写作”造就的得与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君;哈代悲剧观在主要作品中的体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金艳花;朝鲜汉诗诗体演变论考[D];延边大学;2005年
3 马慧;德莱塞创作的现代主义特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俊婕;人类现实的又一面明镜[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崔玲;现实与幻想的合奏:菲利普·罗斯的《鬼作家》中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莉萍;在现实与荒诞间徘徊[D];苏州大学;2008年
7 付传霖;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胡强;现实主义的觉醒与深化[D];湘潭大学;2002年
9 李雪莲;从传统走向现代[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马文英;辛克莱·刘易斯—现实而又浪漫的乐观主义者[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7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7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