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文化批评:英国生态批评考评
[Abstract]:British ecological criticism is the green turn of British cultural research. It tries to re-examine the classical literary works by focusing on the ecological criticism which focuses on the prospect of human survival, which makes the literary study gain a broad ecological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tradition of British romantic literature, British ecological critics reveal the complex political ecological problems hidden in Romantic works with their keen political-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It excavates the sense of home that the soul and nature intermingle, opens another possibility of interpreting romantic poetry, and makes u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temporary value.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SKE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56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晓明;;比较视野中的当代英美生态批评[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凌;崇尚自然:梭罗《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杨东芳;;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二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严晓慧;;艾特玛托夫对现代文明生态危机的文化批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9 王小燕;;剥去文明外衣后,人类的生存境况——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热爱生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10 沈长艳;;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白鲸》的生态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曾玲;;《钟形罩》下女性的反叛——对《钟形罩》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文艳;;《浮现》中的生态主义表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鲁京明;;试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生态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4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司俊琴;中亚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潘晓燕;用生态伦理理论分析哈代的《卡斯特桥市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千;自然·女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单云婷;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8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述斌;杨玲;;英国“湖畔派”诗歌的生态批评性解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龙秋媛;;《丁登寺》——“生态神圣”的榜样[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8期
3 江舒桦;《丁登寺》与自然的再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4 谷悦;;从生态批评视角看史蒂文生的游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5 张林;刘须明;;劳伦斯的自然生态观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李月棉;;劳伦斯的社会生态观在《虹》的体现[J];作家;2008年12期
7 劳伦斯·布依尔 ,张旭霞;文学研究的绿化现象[J];国外文学;2005年03期
8 张军;论福克纳的自然观——“大森林三部曲”的生态批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黄红荔;;“水仙花”的生态批评解读[J];职业时空;2008年06期
10 马军红;;生态意识和生态责任——司各特·斯洛维克访谈[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旭华;傅俊;;英国感伤主义诗歌简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丁建宁;;简论默多克的《在网下》[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5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镜人;;略论阿诺德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丹;;浅析《未选择的路》内涵的开放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8 张生珍;;自然主体性: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探析[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游庆珠;;打破传统,各领风骚在诗坛——惠特曼与狄金森比较初探[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10 武月明;;浅析菲尔丁小说结构[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2 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的成员、外国生态文学方向的研究生 陈蕾;2007年国外生态文学回眸[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彭伦;解读《美丽线条》[N];蚌埠日报;2005年
4 李小鹏;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写实画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5 吴晓黎(现代文学馆);女人如何体贴伦敦[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史先振 新华社特稿;36年第一回同性恋小说获布克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7 郑实;《小人物日记》:英国的一地鸡毛[N];中华新闻报;2005年
8 宗文;全球书迷争睹《魔戒》作者遗作[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实习生 彭致;尼日利亚年轻女作家荣膺英国桔子文学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康慨;世界邦德学大会解构文学史上最大间谍[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2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6 谭晶华;维拉·凯瑟的生态视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伟f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国清;从断裂到弥合:泰德·休斯诗歌的生态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2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毅;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中的生态关怀和叙事灵活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荆兴梅;用生态批评理论分析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邬蒙;迷失于后现代的田园[D];苏州大学;2005年
8 刘苹苹;生态批评视角[D];上海理工大学;2005年
9 陈婷婷;自然·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白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薇拉·凯瑟的小说《噢!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3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83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