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浅析松尾芭蕉俳句诗与王维绝句诗中的意境美

发布时间:2018-08-19 14:16
【摘要】: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山水田园诗歌又是诗歌文学中的一大特色,日本的松尾芭蕉和中国的王维都是田园诗歌的代表人物,在诗歌中都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十分值得读者去品味和感受。本文将从松尾芭蕉和王维的个人生平谈起,对两个人诗歌中所营造出来的意境美进行解读,从而加深对两个人山水田园诗歌的理解。
[Abstract]:Poetry as a form of lit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Chinese literatur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Landscape and idyllic poetry is also a major feature of poetic literature. Japanese banana Matsui and Chinese Wang Wei are representatives of idyllic poetry. In the poetry has created the beautiful artistic conception, is worth the reader to taste and the feeling.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personal life of Matsui and Wang Wei, and interpret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ed in the poems of two people, so a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s of landscape and pastoral.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云鉴;;俳句的季语解读及其汉译的美学功效[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允镇;;“记纪歌谣”和巫俗文化的关联[J];东北亚论坛;2006年06期

2 黄云鉴;;正冈子规人生的啼血哀鸣之美[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任健;;日本古典和歌的余晖——解读《新古今和歌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高文汉;;日本和歌的修辞技巧——以双关和“缘语”为中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潘贵民;田少郁;;俳句与唐诗绝句的意境美——以松尾芭蕉与王维作品为例[J];考试周刊;2008年18期

6 吴美玉;;松尾芭蕉与俳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殷薇;;试译室町时期的俳谐作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阎琳;;论《源氏物语》林文月译本中的和歌翻译艺术特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8期

9 姚继中;《源氏物语》和歌艺术风格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毓;黄蔓玲;;中日诗歌声律美的比较[J];文教资料;2007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光泽;《源氏物语》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雷蕾;论俳句的不可译性[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芳芳;从谚语中解读日本传统的亲子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娜;中日禅宗美学意境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4 汪南;古代和歌的“月”的美意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熊飞宇;《文艺阵地》中外国文学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琬柠;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林林;试译俳句的体会[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02期

2 许渊冲;“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思艺;东方式的生命体悟——松尾芭蕉俳句“寂寞里”赏析[J];名作欣赏;2004年04期

2 黄云鉴;;俳句的季语解读及其汉译的美学功效[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吴美玉;;松尾芭蕉与俳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何文静;;从松尾芭蕉看日本俳句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7期

5 马文波;;从松尾芭蕉的俳句看中国文化对日本俳句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安雅丽;;松尾芭蕉对杜甫的学习及文化过滤[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郑腾川;管窥芭蕉俳句之中国文化因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邹茜;;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三种花意象[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9 蔡宏;简论中日诗歌的自然美意识[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马家骏;;松尾芭蕉俳句的艺术特色[J];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蔡宏;;从正冈子规的“写生”重新认识俳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韶南;;浅谈日本古代文学各期的特点及流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蔡炳成;;金色的田园交响乐——济慈《秋颂》赏析[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铮;《恶党芭蕉》将日本一代俳圣拉下神坛[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王炳根;向井去来的“落柿舍”[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张晖;一千年来最受欢迎的日本文学家是谁?[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朱孝远;小约翰的世界图像[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戴铮;读卖文学奖今年无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王涵;静听那单一的桨声[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早报记者 石剑峰;盖瑞·施耐德 我并不是“垮掉的一代”[N];东方早报;2009年

8 早报记者 石剑峰;这位诗人说写诗无关他的感情[N];东方早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寅;你们对我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中国感兴趣[N];南方周末;2009年

10 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野兽怎么活,诗人就该怎么活[N];南方周末;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改娣;诗人不幸诗之幸:约翰·邓恩与王维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栋;松尾芭蕉的俳句创作及其美学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璐;俳句季语的文化内涵[D];辽宁大学;2013年

3 范惠芬;关于芭蕉和芜村俳句的比较[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姜蕊;与谢芜村俳句的绘画美[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琬柠;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俳句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馨;松尾芭蕉自然观的杜甫受容[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7 徐广华;流散文化身份与知性写作[D];华侨大学;2008年

8 田军;蕉风脱神秘化的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宁;试论与谢芜村俳句文学的美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丁玲;从《奥州小道》看芭蕉的禅意识[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91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191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