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抵达之谜的破解与历史性的诠释——奈保尔的《抵达之谜》中的“空间”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8 06:02
【摘要】:空间并非只存在于外部,空间还存在于外部与自身发生关系处。空间转移在奈保尔的作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抵达之谜》中,空间转移使奈保尔遭遇了焦虑、困惑和身份的迷失。另一方面,空间转移的经历反过来让奈保尔可以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去审视他所涉足的世界,使他能够重构西方与东方的形象。在这种重构中,奈保尔被抑制的心灵得以释放。奈保尔通过探索生与死的问题以达到对人生的彻悟。此时,他的心结,他的那种关于自己身份的问题便消解了。
[Abstract]:Space does not exist only outside, it also exists in the place of external and self-occurrence. Spatial transf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ipaul's works. In the Enigma of arrival, the spatial shift makes Naipaul suffer anxiety, confusion and loss of ident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erience of space transfer allows Naipaul to look at the world he set foot in from a more objective angle, so that he can reconstruct the image of the West and the East. In this reconfiguration, Naipaul's suppressed mind is released. Naipaul achieved his understanding of life by exploring the question of life and death. At this point, his feelings, his own identity of the problem was dispelle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09YJA752009)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吴怀祺;;史学话语权与20世纪的中国民族史学——兼说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5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黄振地;;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中“自我意识”概念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尹慧峰;;论康德的对象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高盈;;哲学与科学关系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10 王会丽;;科学与非科学标准的论争——康德“普遍必然有效性”与波普尔“可证伪”思想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徐长福;;马克思主义:从建构性理想到调节性理想——借康德的视角来看[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郭佩惠;;论文化多样性与和谐文化[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任春强;刘秦闰;;论A版演绎中的想象力[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童立;莱布尼茨论统一性:观念、实体、现象[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媛媛;中国意象油画的色彩表现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铮铮;中国当代艺术中艳俗因素研究与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9 陈章;“Being”、“Ontology”、“Metaphysics”的内涵及关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宝峰;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守仁,方杰;想象·纪实·批评——解读V·S·奈保尔的“写作之旅”[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惠婧蕊,杨金华;希望在别处——试解《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逃离的含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罗屿;;都是传记惹的祸[J];新世纪周刊;2009年02期

4 王威廉;;远方之间:从“看”到“见”的距离——奈保尔的话语三棱镜[J];书城;2010年06期

5 罗小云;建构特殊环境 体验文明冲突——解读奈保尔后殖民小说《大河湾》[J];国外文学;2004年03期

6 黄应利;《米格儿大街》的叙述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7 邹颉;后殖民作家中的佼佼者——评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的创作[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8 尹锡南;奈保尔:后殖民时代的印度书写——“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三[J];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03期

9 郭旭胜;启蒙抑或解构——鲁迅《复仇(其二)》与奈保尔《曼曼》之比较[J];名作欣赏;2005年04期

10 梅尔·古索;钟志清;;“探险家”奈保尔[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珊;;奈保尔的文学向导——《父子家书》中的阅读谱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思郁;奈保尔并非无限文学化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王胡;奈保尔再次宣布即将封笔[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周志明;《魔种》:勾勒奈保尔的完美创作生涯[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凸凹;雄踞之处,未必是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赵毅衡(旅英学者);谁能为奈保尔辩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6 康慨;保罗·瑟鲁:新传记或会永远毁了奈保尔的声名[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本版编辑 北塔(译者) 胡朗(书评人);《奈保尔家书》VS《傅雷家书》他乡异客的父子深情[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8 袁f^;奈保尔的小人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9 陆建德(学者);在故乡的大地上流浪[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百年诺贝尔 移民代表“我的心”[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中良;奈保尔小说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梅晓云;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3 聂薇;V.S.奈保尔小说《抵达之谜》辩证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高照成;奈保尔笔下的后殖民世界[D];苏州大学;2006年

5 周敏;后殖民身份:V.S.奈保尔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刘毅;奈保尔的文化身份与叙事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8 王旭峰;解放政治与后殖民文学[D];南开大学;2009年

9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锡南;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艳峰;无法化约的特立尼达与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危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婉;奈保尔的“文化苦旅”——从奈保尔作品中的意象看其文化身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予淑;为印度历史塑型:V·S·奈保尔的印度形象书写[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陈玲;通往第三空间的身份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威子;奈保尔游记《印度三部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6 杜玮;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和《河湾》中的身份危机[D];兰州大学;2010年

7 单珊;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杨文欢;西印度文学双子星[D];兰州大学;2010年

9 周文萍;V.S.奈保尔: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身份构建与认同[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绍华;奈保尔小说的叙事艺术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08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08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