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重审“易卜生主义的精髓”

发布时间:2018-08-31 10:42
【摘要】:易卜生主义的精髓不在于"无准则""山妖",也不在于"写实主义"和"个人主义",而在于"自审"。"自审"是易卜生主义活的灵魂,是易卜生戏剧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易卜生长达半个世纪的戏剧创作,其最精粹处在于灵魂自审和艺术自审。易卜生的灵魂自审,不仅对自我人性的内在矛盾与深层结构进行了深入发掘,也对积淀在现代欧洲人灵魂深处的基督教道德和浮士德精神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易卜生的艺术自审,创造了一种在戏剧中反思艺术家身份、艺术家活动、艺术品价值的"元戏剧"形式,拓展了戏剧艺术的潜能,也深化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易卜生的灵魂自审和艺术自审,使其晚期戏剧达到了"现代主义与先锋主义完美结合的境地",对中国当代戏剧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essence of Ibsen's doctrine lies not in "no rules", "mountain demons", nor in "realism" and "individualism", but in "self-examination." Self-examination is the living soul of Ibsen's doctrine and the root of Ibsen's drama's enduring vitality. The essence of Ibsen's half-century drama creation lies in soul self-examination and art self-examination. Ibsen's soul self-examination not only deeply explored the inner contradiction and deep structure of human nature, but also deeply reflected on the Christian morality and Faust spirit accumulated in the soul of modern Europeans. Ibsen's self-examination of art created a form of "meta-drama" in which artists' identity, artist's activities and the value of works of art were reflected in drama, expanding the potential of theatrical art and deepen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art. Ibsen's soul self-examination and artistic self-examination made his late drama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modernism and vanguard",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drama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3CWW02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1YJC752020)阶段性成果 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支持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33.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残雪;邓晓芒;;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审美活动[J];花城;2009年03期

2 莱因哈德·斯坦勒,米切尔·霍尔斯·科洛根,赵战;艺术家的自我[J];西北美术;1996年04期

3 薛晓金;“易卜生主义”及其对中国话剧的影响[J];戏剧;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列曙;吴云峰;;论胡适与乾嘉考据学派[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李卫江;;论影视传记片的叙事伦理[J];电影评介;2006年22期

3 刘淑梅;;“道德自我完善”与“道德自我立法”——试析康德的道德哲学对托尔斯泰小说的影响[J];俄罗斯文艺;2010年03期

4 蔡宝玺;;人“‘道’的自由”与客体化世界秩序[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5 王晓漪;;论中国近代社会主体意识的觉醒[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赵海峰;蒋红雨;;略论中国高校文化精神和文化氛围的演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年11期

7 张腾;;从整理国故到再造文明——浅析胡适的社会改革思想[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8 杨光萍;;当下中国自传类图书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0年13期

9 李颖;;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自我观探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孙杰;;人的现代化: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真义[J];兰州学刊;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刘玉霞;中国当代言情小说女性原型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俞晓霞;精神契合与文化对话[D];复旦大学;2012年

4 殷学明;中国缘事诗学纂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民国时期的安徽留学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建朝;集体神话下的个人化诗歌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永霞;论胡适的文学翻译思想[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晓纳;姚永朴文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传明;托尔斯泰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实践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茜;试论用国学经典提升金融企业员工的人文学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孟飞;张素诗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高善琴;但丁《论俗语》与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永怡;死亡与性[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张燕伶;变革与融通:走向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钢山;;易卜生诗剧研讨会综述[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2 蒋印莲;易卜生戏剧新探[J];思想战线;1988年03期

3 毕民智;“易卜生主义即个人主义”的说法值得商榷[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04期

4 王颖;对“易卜生主义”的错误解读——曾树生论[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年04期

5 李媛君;;被阐释的易卜生与“五四”个性主义文学[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万同新;;论“五四”对易卜生戏剧的误读[J];剧作家;2011年04期

7 张华;;易卜生在中国的殊遇与碰壁——评茅盾的三篇小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8 张连桥;;再论易卜生的批评精神——兼读胡适《易卜生主义》[J];青年文学家;2009年06期

9 刘永;;奥尼尔与易卜生[J];博览群书;2011年08期

10 马骋;;胡适与易卜生现实主义文学观之辨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生安锋;易卜生研究:从易卜生主义转向易卜生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李兵;萧伯纳·薇薇·“新女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清衣;易卜生与中国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生安锋;“易卜生与中国百年回顾高级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N];文艺报;2006年

5 建军;第三届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丁伟;易卜生的眼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永;奥尼尔的早中期创作与易卜生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连桥;伟大的问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翁峥彦;从旧南方淑女到新南方狐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丹;从《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看易卜生的矛盾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云云;论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D];山东大学;2010年

6 罗颖;女性主义视角下《伤逝》与《玩偶之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罗闻;易卜生在中国的历史命运[D];中南大学;2010年

8 邓岚;论易卜生后期象征剧中的“婚姻结”[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4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14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