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文学与市场,或文人与商人

发布时间:2018-09-01 08:18
【摘要】:正一关于文人与市场,本雅明大约九十多年前有关波德莱尔的一番描写,可能会立即闪人我们的记忆:"波德莱尔明白文人的真实处境:他们像游手好闲之徒一样逛进市场,似乎只为四处瞧瞧,实际上却是想找一个买主"~①。浪漫主义文人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头戴光环的先知,是良知、正义和美的唯一看护者。不过,对充满怀疑精神的波德莱尔来说,这种夸大的言语姿态可能只是一种精心掩饰的自我推销术。他在1848年的一篇文章中将文学家比为建筑师:"无论一幢房子多漂亮,在
[Abstract]:About the literati and the market, Benjamin's account of Baudelaire about ninety years ago is likely to flash off our memory: "Baudelaire understands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literati: they stroll into the market like idlers." It seems to be just for looking around, but actually looking for a buyer. Romantic writers often imagine themselves as a hallowed prophet, the sole caretaker of conscience, justice, and beauty. For the sceptical Baudelaire, however, the inflated rhetoric may be an elaborate self-promotion. In an article in 1848, he compared a writer to an architect: "No matter how beautiful a house i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绍华;1919-2000:波德莱尔在中国[J];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刘波;波德莱尔与法国浪漫主义思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师华;波德莱尔——“众人的良心”[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周红;波德莱尔对主流的消解及重构——《恶之花》的另一种解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刘波;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刘波;《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3期

7 陈文;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现代性[J];学海;2004年04期

8 钟丽茜;波德莱尔诗歌中的“现代性意义危机”及其救赎方式[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9 颜青;;波德莱尔诗歌的伦理意义探析[J];当代文坛;2007年02期

10 刘良吉;;纨绔及其意义——福柯与波德莱尔[J];江汉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金佳;;波德莱尔散文诗中的叙事[A];新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创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2 曾靖皓;《回忆波德莱尔》:勾勒手捧“恶之花”的诗人[N];文艺报;2011年

3 张泠;枷锁中的波德莱尔[N];南方周末;2004年

4 ;忧郁的雨天忧郁的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云也退;恶之中寻见一切风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N];学习时报;2011年

7 韩猛;批评的真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曾靖皓;手中捧“恶之花”的诗人[N];中华读书报;2012年

9 罗岗;庸俗的“颓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陆扬;游荡城市的记忆[N];中华新闻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雅;波德莱尔与中国新诗[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志亮;论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D];贵州大学;2009年

2 胡博乔;分析《忧郁与理想》中女性的多重形象以及波德莱尔的无意识性冲动[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郑建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与浪漫主义的关系[D];西南大学;2007年

4 苏丹;遮蔽与重现[D];南昌大学;2008年

5 初金一;俄国文学视野中的波德莱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李英娟;波德莱尔及其诗歌的“忧郁”基调[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思远;论波德莱尔象征主义诗歌中的反省意识[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邓婷;论波德莱尔作品中的现代性体验[D];湘潭大学;2014年

9 周圣国;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沙仁图雅;新艺术的先驱——波德莱尔及其《恶之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16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16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0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