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西方古典诗学略论

发布时间:2018-09-13 13:18
【摘要】:"诗学"专门意义上是指诗的理论和批评,广义上它可以是全部文学理论的同义语。纵观西方诗学的历史,如果说亚里士多德以来模仿说雄霸两千余年之后,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开始以内心的光芒照亮世界,那么20世纪以降,毋宁说是重新出现复归亚氏《诗学》的趋势。"古典"一语开始变得名符其实起来,应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重新发现的古代作家和作品,观念、文体、体裁、题材等方面都展现出人文主义新气象。故古典同诗学结盟,文艺复兴是适当其时。17世纪开始,西方诗学见证了从新古典主义走向浪漫主义的历程,逐渐同修辞学拉开距离。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诗学的幽灵在与绝对精神把酒交欢。
[Abstract]:Poetics, in a special sense, refers to the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poetry. In a broad sense, it can be synonymous with all literary theorie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oetics, if the romantic poets of the 19th century began to illuminate the world with their inner light afte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of imitating Aristotle, then the 20th century would fall. Rather, it is a reappearance of the trend of returning to Aristotle's Poetics. " The classical phrase began to live up to its name, and should have been in the Renaissance. The rediscovery of ancient writers and works, ideas, styles, genres, them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naissance show a new atmosphere of humanism. Therefore, the Renaissance is the right time for the alliance between classical and poetics. Western poetics witnessed the process from neo-classicism to romanticism, and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rhetoric. In Hegel's Lecture of Aesthetics, we can see the spirit of poetics mingling with absolute spiri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1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园缘;;从《诗学》中探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悲剧理论[J];网络财富;2009年23期

2 张爽;;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行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3 彭舟;;从《美狄亚》看亚里斯多德的悲剧观[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左宇;;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对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J];当代小说(下);2011年03期

5 崔嵬;;《俄狄浦斯之歌》与荷马创作的差异[J];文学教育(上);2010年01期

6 李平;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诗学著述文体论[J];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刘小枫;;诗术与编故事——亚里士多德《论诗术》题解绎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小文;;陈中梅译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J];博览群书;1998年06期

9 田右英;;德性的实现,思辨的幸福——论亚里士多德的“发现”[J];柳州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慧玲;;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对意识流小说翻译的阐释[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东东;;感想和感激[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2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文化诗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世红;;追求女性解放的两朵奇葩——简·爱与爱德娜·蓬迪里埃之比较[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毛凌滢;;论《雷雨》与《俄狄浦斯王》中的乱伦母题及伦理命运观[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辉;;布宁研究新述[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7 连敏;;诗人的春天——“法国诗歌现状学术座谈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建光;;《致诺拉:乔伊斯情书》的文体特征及叙事特征研究[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翁文娴;;自浪漫过渡至现代主义——雨果及波特莱尔诗内“阴暗面”的份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燕;月亮之城,,文人的或天文的[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 吴晓都;试论“记忆”在俄国文化诗学中的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钱文亮;布鲁姆的影响诗学与修正理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苏文清;建构当代的童话诗学[N];光明日报;2008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王家新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阿冈本对“何谓同时代”的思考[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吴晓都;史论文论 相得益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李进书邋李冲芝;悲剧作品的现实解读[N];河北日报;2008年

9 孙海悦;王焕生 感叹希腊文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秋叶;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建设;乔纳森·卡勒:解读理论多元时代[D];清华大学;2009年

2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李平;神yG时代的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志雄;亚里士多德的古典叙事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张广奎;人民诗人卡尔·桑伯格[D];中山大学;2005年

6 陈涵平;诗学视野中的北美新华文文学的文化进程[D];暨南大学;2004年

7 宋芳;小说《秘史》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王爱金;王润华现代华文文学观的论述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振华;古典与现代[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权莉;菲利浦·锡德尼的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澈;《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诗学形式[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顾姗姗;菅原道真的诗学[D];厦门大学;2007年

4 吴慧敏;《飘》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重写[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丽洁;碰撞、失落与回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王静静;一本“不道德”的书和其伦理道德的伟大之处[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李海燕;华兹华斯诗学与雪莱诗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邢哲婧;刘若愚和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视阈之比较[D];河南大学;2012年

10 王玉红;从认知诗学角度解读《船讯》[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41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41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