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见证和记忆:《父亲们》中的叙述困境

发布时间:2018-10-08 20:49
【摘要】:艾伦·泰特的《父亲们》从兰西记忆的角度,回顾了快乐山庄园的毁灭所代表的南方历史创伤,反映出创伤见证者叙述的困境。创伤造成认知的困境和时间的错失,表现为兰西叙事中先行词模糊,语义歧义等现象;而创伤的延宕性引起了过去和现在的对话,造成了兰西叙事中时态的跳跃,以及大量存在的插入语等。兰西记忆的张力体现为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记住和忘记之间的选择。通过对记忆碎片的编织,兰西的叙事重新构建了过去的历史,完成了创伤的见证。
[Abstract]:Alan Tate's Fat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sy's memory, reviews the southern historical trauma represent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the Happy Hill Estate, reflecting the plight of the trauma witness. Trauma causes cognitive dilemma and lost tim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ambiguity of antecedents and semantic ambiguity in Lanxi's narration, while the delay of trauma leads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resulting in the leaping of tense in Lansi's narra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inserts and so on. The tension of Lansy's memory is the choice between individual memory and collective memory, and between remembering and forgetting. Through the weaving of memory fragments, Lansi's narrative reconstructs the past history and completes the witness of trauma.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美国南方文学中的见证叙事策略研究》【项目批号:SC12B04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项目批号:skqx201103】的阶段成果之一 四川大学985创新基地的资助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日新;解析美国南方的困境——论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焦虑”主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刘涓涓;;给上帝和姐妹的信——试谈《紫颜色》中西丽寻求自我之路[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3 赵爱华;;从奥康纳小说看当时美国南方黑人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刘涓涓;;给上帝和姐妹的信——试析《紫颜色》中西丽寻求自我之路[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孟悟;;美国南方的玉米梗汤[J];安徽文学;2008年01期

6 韦恩·赖斯;涵西;;萨米的收获[J];中文自修;2008年02期

7 刘西锋;彭静;;《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学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3期

8 彭静;;崭新的手法 不朽的玫瑰——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艺术魅力[J];职大学报;2008年03期

9 ;怪兽来袭[J];奇闻怪事;2009年03期

10 刘晓晖;王丽娟;;从福克纳圣经原型人物的塑造审视美国南方失落的世界[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绍玺;;爱米丽的表——一个关于时间的隐喻[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张志忠;;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徐姗;;从《百舌鸟之死》解读哈帕·李对南方“淑女形象”的重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江秀莲;;自我身份的迷失与重构——从后殖民角度看《英国病人》里基帕尔·辛格的创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丽娟;;《二手烟》中扭曲的母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严艳;;美国南方旧道德摧毁的一朵玫瑰:论爱米丽的悲剧人生[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蕾;;浅析《喧嚣与骚动》中的白痴班吉[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9 刘晓霞;;畸形的旅途—读《我弥留之际》(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八月的下午,麦卡勒斯的孤独[N];文学报;2005年

2 戴新伟;心,,是一个孤独的猎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杜丽;我们都来自伤心咖啡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邱华栋;挤出南方土地的脓[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许丹红;《飘》:一朵恒久不衰的爱情之花[N];中国教师报;2006年

6 书评人 徐则臣;福克纳的遗产[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比目鱼;奥康纳为何如此“邪恶”?[N];东方早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雨檬 编译;“诗歌小径”走近美国百姓[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廖伟棠;灾难创伤治疗法[N];深圳商报;2001年

10 廖伟棠(香港作家、文化评论人);村上春树的灾难创伤治疗法[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黑人创伤的文化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赵辉辉;美国南方文化视域中身体隐喻的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4 朱振武;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心理美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谌晓明;符指、播散与颠覆: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之解构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隋红升;身份的危机与建构[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燕;创伤·生存·救赎[D];苏州大学;2012年

9 曾军山;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代晓丽;福克的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叙事修辞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波;荣誉与暴力[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吴艳梅;昨日重现:浅析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幕间》的创伤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小倩;《苏菲的选择》中苏菲的创伤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李伟;未治愈的创伤[D];安徽大学;2011年

5 阴华磊;《人性的污秽》中的创伤[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6 汪小霞;从创伤理论角度解析小说《追风筝的人》[D];苏州大学;2012年

7 冯秀平;《沉默的羔羊》中克拉丽斯·斯达林的创伤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青;试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异化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敏;从创伤理论浅析《小镇畸人》[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高翔;绽放在哥特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哥特艺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58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58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