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式宁静与背叛式逃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主体意识
[Abstract]:Czech writer Milan Kundera's the Light of unbearable Life was hail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as the most important masterpiece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gradual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two female subjects in the works, and to reveal its deeper content, how the independent female self is formed.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524.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兰;;美丽总令人忧愁——废名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刘媛;;生命轻重再思考——重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沈洋宇;;堕落中的超越——解读《习惯死亡》中的畸形情爱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4 阎桢;;解读《寻找格林先生》中的犹太文化要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5 刘艳芳;;叛逆的影子——读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6 曹浏;;东西方文学作品中梦的运用及其比较研究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辛铁钢;白江涛;;为高尚的行为正名——观《金陵十三钗》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8 任珍珍;;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若干关键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9 邓与评;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永劫回归”概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个人的体验》中逃离主题的比较[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2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玉;媒介场中“文学事实”的通变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展;孙犁抗日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牟春;现象学视野下的移情问题[D];复旦大学;2008年
7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高峰;生命与死亡的双重变奏:国际视野下的生命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冀运鲁;《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李宝敏;儿童网络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兰兰;刘恒创作综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叶晔;儿童孤独和儿童文学中的孤独浅探[D];南昌大学;2010年
4 孙艳琳;用小说开启未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林林;无法企及[D];西北大学;2011年
6 徐丹;试论米兰·昆德拉对韩少功的影响[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俞帅清;超越沉重—王小波作品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芳名;乡村“关系疏离”与人体安全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倩倩;找寻自我的存在之图[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师树磊;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人之谜”[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玲;;《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体意识[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朱逸冰;;中国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谈冰心、张爱玲的女性话语[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刘秀峰;;李清照作品女性主体意识管窥[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4 王珂;;穿越小说承载的社会意义[J];电影评介;2010年22期
5 侯艳娜;;高扬女性主体意识——浅析《月牙儿》中的女性意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林唯妹;姜乃瑜;;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女性形象[J];艺术探索;2009年04期
7 谷红丽;《觉醒》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与解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杨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审识与解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陈云;;解读《女勇士》中母亲和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关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英凡;;跋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从《永远有多远》《大欲女》看女性主体意识的成长[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付新艳;;浅谈当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教育——从一位女博士生的相亲谈起[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龚纯;;“敲碎岩石,让它成为星星”——阿毛诗歌印象[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掖平;;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亚玲;自尊 自信 自立 自强[N];新疆日报(汉);2003年
2 梁惠娟;女性散文主体意识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孟群华;与其让妇联抱不平 不如自己鼓与呼[N];中国人口报;2003年
4 特约主持 郝雨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李有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导 杨剑龙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导 厉震林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王宇平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后 杜素娟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葛红兵;女性文学百年之路[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马树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N];广西日报;2005年
6 欧阳亮辉;女性审美与自我价值[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禹燕;“女权童话”正在发芽[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受虐妇女存在“自责”心理[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杨利春;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我们共同的未来[N];中国人口报;2004年
10 曾玉兰;论经济社会发展与妇女发展的关系[N];湖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赖一郎;钟肇政小说创作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3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4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娜;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主体意识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2 卢星伊;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D];复旦大学;2011年
3 吴建玲;论《占有》中的女性主体意识[D];南华大学;2010年
4 杨慧芳;社会转型与女性主体意识[D];苏州大学;2002年
5 胡丽莉;消费时代的女性主体意识[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俞佩淋;崛起的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湘香;飞蛾扑火[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素婕;消费时代的女性主体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智焕;李少红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D];贵州大学;2007年
10 褚妍;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西丽女性主体意识的建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72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7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