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库切小说“他者”多维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8 15:05
【摘要】: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英语作家J.M.库切在后现代语境下坚持站在局外人立场上冷眼看世界,采用寓言体书写方式进行实验创作,在40年时间内写出12部堪称精品的小说,为世界文学精心塑造出系列“他者”群像,并通过这些寓意深刻的形象表达着他对人类文明、人性、公平正义、伦理道德等文学普遍关心的话题所进行的深刻反思,引起国内外评论界广泛关注。学界对库切作品进行了包括意识形态、心理分析、叙事研究等多理论视角多层次的研究,然而,在后现代后殖民语境下,库切小说“他者”研究尚处于未深度开垦、未系统探究阶段。 本文选取库切四部重要作品《等待野蛮人》、《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耻》和《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为研究文本,多维度探讨“他者”在库切文本中的表征、他者的内涵、他者群像背后的意蕴、历史的渊源、与现实的关系,研究库切偏好呈现他者群像的缘由、库切的哲学反思等,发现库切塑造的他者群体对后殖民理论的发展、对后现代理论的充实、对文学创作与批评皆具启发意义,对世界文学从主题到样式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认为,库切作为荷兰人后裔在南非所接受的英语教育、成年后赴英国寻根的经历、徜徉在“自由”美国的异样感受、被迫回归南非后的精神流散、移居澳大利亚后对公众关注问题的思索,造就了他作为西方“他者”的作家特质;作者通过对殖民霸权与血腥暴力、帝国文明的本质、正义的政治属性、物种的平等生命权、生命对压迫的本能反抗、伦理道德的人为属性等主题的揭示,表现出库切“他者”对西方文明中残酷理性主义和肤浅道德观的批判;库切在作品中展示的宏观与微观历史、文字记载与历史真相的关系、寓言体表述等,表现出他者对历史的权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的解构;库切在小说中展示的南非民族创伤、黑白关系历史与现状,诠释了他倡导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思想;库切作品呈现的鲜明的他性特征,表现出作家不应声附和文学主流传统、独立创新的他者精神。 本论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其中正文分四章,每章讨论一部小说。在占主导性地位的后殖民后现代理论指导下,四章研究做到相对独立,,各自在不同维度上探讨库切小说他者的表征、内涵外延、作者的思索,与此同时,对他者的多重维度研究使他者群像更加丰满显著,从而使四章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体分析论证过程中,除占据主导性地位的他者理论横向贯穿始终外,还针对作者的反思与拷问,结合使用诸如创伤理论、正义论、权力话语理论、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等理论观点进行纵向辅助性讨论,凸显作家创作小说他者群像的意图。 本论文在导言部分首先肯定了研究对象的文学成就、文学地位,指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多种国际性大奖,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接着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主题、目的与意义,认为运用他者理论从殖民霸权、后基督、后种族隔离、后现代等维度讨论库切小说,为库切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小说接受与评论新视野,为丰富后殖民后现代理论内涵作出了贡献;随后梳理本论文所借鉴与运用的他者理论的哲学与文学渊源,确立本论文所采用的准确文学定义;最后介绍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以及论文框架。 第一章从殖民霸权维度讨论被企鹅丛书收入“20世纪伟大图书”的库切小说《等待野蛮人》。本章发现,库切在小说中采用虚拟帝国形态,展示了殖民霸权时代帝国文明的本质特征,为处于殖民霸权话语的帝国安排种族他者、女性他者和身份他者,揭示其悲惨遭遇,反思人类文明与野蛮、正义与非正义等话题。本章还借助新历史主义理论与正义论,结合库切反思进行评析,发现在作者隐忍避世的表象之下,存在着他对历史、现实等的高度责任感。 第二章从后基督威权维度讨论库切首获布克奖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本章在考察后基督时代南非政局以及暴力社会的他者形象后,采用福柯权力话语理论,讨论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型继而猖獗的乱世之中边缘化他者在逃离社会过程中貌似消极实为有效的应对策略,然后,利用权力话语、创伤理论,讨论库切在作品中对创伤、历史、权力、规训等方面的反思。本章认为,卑微他者迈克尔·K以沉默方式对后基督时代威权话语势力所进行的抗争,表现出作者在揭示人类社会的残暴、检视西方文明理性正义本质、批判其道德伦理的同时,为边缘化他者弱势群体言说,提出常人能否在历史社会中沉默隐身,他者在与环境的冲突中能否有自己的诉求等问题。 第三章从后种族隔离权力交替维度讨论“很可能为作者获得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铺平了道路”的二获布克奖小说《耻》。本章首先讨论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后黑白关系的变化,发现民主制度的实行并未消除人们精神上的种族隔离,南非政治版图黑白依旧分明,不同的是,南非白人被边缘化他者化;接着,借助权力话语和女性主义理论,讨论在失去偏袒性制度规则保护后白人少数族裔的命运;最后借助契约原则、欲望身体观、权力意志等理论,检视曾经掌控主导话语的白人自我放逐、自我他者化的必然性。本章认为,库切利用后种族隔离时代被剥夺特权、沦为他者的白人经历对性伦理和人性道德进行反思,利用白人女性被抢劫轮奸事件反思白人他者应该为历史记忆付出何种代价、承担何种责任问题,表现出作者希望人类和解共生、物种平等共存的和谐自然观念。 第四章从后现代话语维度讨论库切新世纪移居澳大利亚后发表的第一部且引起较大争议的小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利用特异他者主人公形象探讨库切特异他性小说。本章首先梳理库切他性小说,认为在后现代“表征危机”语境中,库切这位不断实验的作家以其别出机杼的特异他性闻名于世界文学界,为文学创新提供了范本;在样式新颖的文本中,作者娴熟地展示了特异他者的形象。接着,本章展示该小说中典型的特异他者形象,并就特异他者内涵和他性问题成因展开讨论,认为,作者通过伊丽莎白这个特异他者的表现,通过伊丽莎白的说辞与本书叙事的冲突,通过伊丽莎白在多个讲座上发表的观点,通过作品的叙事模式(包括结局模式)等方式,展示出后现代语境下库切的特异他者即不附和主流观点者、特异他性即创新的理念。库切的尝试在为小说创作提供新样式的同时,为小说内涵的丰富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样本。 结论部分简要回顾本课题的研究历程、相关研究论据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得出结论:在后现代语境下,库切采用寓言体书写方式,塑造了系列他者形象,表达作者对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所进行的反思。本课题成果的意义在于:在学界首先提出库切小说他者人物图谱,采用明确的他者定义,从不同维度对作家库切的小说他者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结合库切访谈讲话、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南非社会的特殊性,对库切小说他者形象、他者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利用他者进行的反思进行解析,为库切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478.074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中英;;对全球性危机的道德反思:作为解决之道的和谐与伦理教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Eduardo Frei Ruiz-Tagle;;To Form a More Fair and Stable World Order[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北京论坛(2007)论文选集[C];2007年

3 赵敦华;;人性善与原罪(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4 赵敦华;;论制作的德性:孔子与苏格拉底(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成中英;;Philosophical Globalization as Reciprocal Valu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With Comments on Roger Ames and Tang Yijie[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沈清松;;全球化、基督教与儒家(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Remarks on Roger Ames' Paper:A Genetic Approach to Philosophy[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8 ;To Develop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Pawel Hanczewski;;危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火车(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10 Bhuvan Chandel;;社会正义、人权与和谐(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佩恩;卡扎菲遭国际刑事法院通缉被控“反人类罪”[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云龙;库切小说“他者”多维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孙畅;真实的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武娜;库切小说中的他性表征与伦理重构[D];河南大学;2010年

5 凌建娥;论苏珊·格拉斯佩尔戏剧的艺术愿景[D];南京大学;2011年

6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陈琳;温迪·华瑟斯汀女性意识喜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郝涂根;仁爱与纯洁:哈代小说中新宗教的二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韩力扬;《呼啸山庄》主题实现的元功能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许原雪;纳博科夫小说中男性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巧云;做“自然之子”—《恋爱中的女人》的生态伦理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龚洁;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受害者》中利文萨尔的自我建构[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晓雨;内布拉斯加大草原上的生态乌托邦[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振;帝国的统治与危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周鸿雁;从狄更斯文学创作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看其人性观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欣;从天真到堕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丁静怡;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李乐;善的重塑——对《路》的人性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耿超;生态主义视域下《美丽新世界》主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建民;人性回归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79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79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