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赎罪》中的立体主义叙述

发布时间:2018-10-21 08:21
【摘要】: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洗练的文风和生动的内心世界描写受到西方评论界的关注。一些评论家认为他的早期小说充满了谋杀、暴力、乱伦等恐怖题材,但也有的评论家赞赏他擅长以细腻而又冷静的文笔描写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积极探讨了诸多与人性相关的话题,例如死亡、爱欲和善恶等。 随着麦克尤恩创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他开始更多的关注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塑造出一群内心矛盾的现代人。其代表作《赎罪》自2001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继《阿姆斯特丹》之后又一次将麦克尤恩推向了创作的高峰。小说展现了青春期的主人公布里奥尼罪的产生以及她终其一生的赎罪过程。麦克尤恩对于各种叙事技巧的高超运用也成为他近年来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不同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评论,但仍需要对其叙事技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立体主义艺术原则来分析《赎罪》的叙述特色。小说中最明显的叙述特色是先分解后重构的基本立体主义艺术创作理念。《赎罪》的叙述特征首先表现为对布里奥尼罪赎罪故事的多视角和碎片式分解,然后是小说在结构,时间空间的并置和拼贴式重构。本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首先从多视角叙事来分析整个小说的叙事视角:内视角、外视角和零视角。 第二章是碎片叙述特征。碎片表现在结构碎片,故事素材碎片和梦境、想象及回忆的碎片。 第三章通过时间空间和叙事线索的并置以及互文性拼贴探索了《赎罪》的重构特征。 在《赎罪》中,麦克尤恩充分利用立体主义的叙事技巧,,例如多视角叙事、碎片、并置及拼贴。在他的小说中,现代人生活在现实与虚幻中艰难生存。在麦克尤恩创作过程中,通过将事实和虚构串联起来,塑造出支离破碎的人物和情节,向读者展示了一副破碎的画面。
[Abstract]:Ian McEwan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British writers whose work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Western critics for their style of writing and vivid inner world description. Some critics think his early novels are full of horror, such as murder, violence, incest, etc, but others praise him for his skill in describing the inner uneasiness and fear of modern people in delicate and calm style. Actively discusses a number of topics related to human nature, such as death, love and evil and so 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McEwan's creative level, h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ner world and emotional state of ordinary people, and created a group of modern people with inner contradictions. His masterpiece, Atonement,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2001, and has pushed McEwan to the peak of his writing after Amsterdam. The novel shows the adolescent master announcing the birth of Rioni's sin and her life of atonement. McEwan's superb use of various narrative techniques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his prais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different critics comment on novels from different angles, they still need more in-depth study of their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tonement through the art principle of cubism. The most obvious narrative feature of the novel is the basic idea of cubism in art creation, which is first decomposed and then reconstructed. The narrative features of Atonement are first manifested in the multi-perspective and shrapnel decomposition of the sin story of Briony, and then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Time and space juxtaposition and collage re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irst analyzes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novel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ternal perspective, external perspective and zero perspectiv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gment description. Fragments are represented in structural fragments, story material fragments and dreams, imagination and memory fragments. Chapter three explores the re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tonement by juxtaposing time and space with narrative clues and intertextuality collage. In Atonement, McEwan makes full use of cubist narrative techniques, such as multi-angle narration, fragmentation, collocation and collage. In his novels, modern people live in reality and illusory difficult to survive. In the course of McEwan's creation, the facts and fiction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o create a fragmented character and plot, showing the reader a broken picture.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云;;立体主义的来龙去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李宏;西方现代绘画欣赏[J];中国美术教育;1999年04期

3 郭国良;蒋茜;;简评约翰·伯格《G》的立体主义文学实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李颖;;乔治·勃拉克与立体主义绘画[J];艺术研究;2009年02期

5 赫云;;乔伊斯与立体主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3期

6 黄鑫;;从表现主义开始后几大艺术流派的发展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胡英;;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与立体主义绘画[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8 胡宇;;威廉斯诗歌中的立体主义透视技巧[J];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11期

9 王雁;;立体主义与风格派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陈梅;赵纪荣;;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对绘画艺术形式的探索[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郭巍;侯晓蕾;;西方现代园林的空间构成——从巴黎工美博览会到米勒花园[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黄群;;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自然情结[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唐任杰;;色彩的意志 当绘画与建筑交集在色彩里——浅谈西方绘画发展对现代建筑色彩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Asef Bayat;;新东方主义:穆斯林与西方(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沃吉里奥·亚玛瑞尔;;在全球化时代定位菲律宾人的大众形象(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7 胡燕双;;《海浪》中的后印象派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David Palfreyman;;大学与自由教育:培养(或发展)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技能作为唯一正确的高等教育长远价值?(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王钟;;地域文化精神与油画艺术创新——塔马约绘画艺术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现实启迪[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10 George F.McLean;;智慧与Sophia:从老子中发掘全球时代人性化的资源(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颜榴;立体主义的“青春期”[N];北京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段泽林;“立体主义”与它的“买方文化”一起进入中国[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记者 周舒;立体主义后,凡事无雷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南京师范大学 梁丽君;永远的立体主义者 胡安·格里斯[N];美术报;2007年

5 郭奕华;莱歇的机械立体主义[N];美术报;2008年

6 网斋;立体主义非写实 更现实[N];中国商报;2001年

7 郭奕华;严谨之下的自由者 费宁格[N];美术报;2008年

8 联文;法国三馆联办毕加索立体主义回顾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谭薇;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实验[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中央美院教授 易英;批评应和市场保持距离[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康;从观念到实践—西方近现代建筑的视觉文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3 张歌明;有意复杂艺术中的复杂性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4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5 何桂彦;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6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刘珊;造型艺术空间论[D];苏州大学;2010年

8 于云玲;难以维持的平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赵娜;保罗·利科语义想象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薛朝晖;早期抽象绘画中的“象”[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晨霞;《赎罪》中的立体主义叙述[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韧;《押沙龙,押沙龙!》中的未来立体主义——威廉·福克纳的多角度叙述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宋炯;创造·适应·变化[D];湖南大学;2001年

4 戴春艳;观念与形式[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5 赵霞;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时空观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章暄晗;拼贴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王家春;对毕加索绘画和言论的思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薛艳丽;《金色笔记》中的立体主义叙述[D];浙江大学;2010年

9 陆双祖;分解与重构:《押沙龙,押沙龙!》的立体主义叙事[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杨华;《金色笔记》小说形式中的立体主义[D];新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4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84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3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