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接受理论谈《简爱》两中译本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6-12-29 16:40

  本文关键词:从接受理论谈《简爱》两中译本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11年

从接受理论谈《简爱》两中译本的比较

周雯雯  

【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一八四七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依然褶褶生辉。在中国它的译本超过四十种,其在中国的接受史也是很长的。本文所分析的译本分别是李霁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译本和黄渊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译本。 接受理论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德国的文学批评理论。它源于现代阐释学,认为翻译就是解释,它强调读者在构建意义中的积极和贡献作用以及文本的开放性,突出文学阅读的交际性质或文本——读者间的互动。应当指出,虽然接受理论强调文本解释的无限可能性,这种解释也是在文本的范围内或基于文本进行的。接受理论对翻译有启示作用。本文介绍并运用接受理论核心概念: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审美愉悦等,以原作和两个中译本作为语料,在此基础上做详细分析例证。 期待视野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价值观、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标准和欣赏水平。文学作品提供的视野和读者原有的期待视野处在一个不停的动态过程中。作品的潜在意义在此过程中逐步显示、实现。接受主体在世代相续的理解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视界,通过视野融合深入理解作品的意蕴。李霁野和黄源深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译者,期待视野不同,翻译追求也不同。分析表明,李霁野的译本受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文中一些词语或内容的翻译被赋予意识形态色彩。小说原先反应了工业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李霁野将自身的期待视野与小说融合,使译本服务于革命的目的,唤醒人们的阶级斗争意识。而另一方面,黄渊深的译本侧重于风格翻译,体现原文在形式和意义上的美与诗意,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读者的审美期待因素有更多的考虑。文学本文中充满了空白和不定点,它们来自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召唤读者或译者将这些空白不断的具体化,从而与原文进行沟通,调整其以往的视界和意向,重构原作的意义。两位译者填补翻译过程中因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无论是语言上的还是文化上的空白也有不同的方式。 文学作品是作为读者的审美需求的对象而出现的。审美经验的实质是审美愉快。读者可以通过自身创造力的发挥、与艺术作品的交流获得愉快。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关照作品的审美价值,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体现或再创造原文的艺术美。对比两个译本不难发现,黄渊深的译本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审美享受。修辞手法如象声、比喻的翻译极为生动,给人留下很多想象空间。 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来说,翻译策略是交际策略,译者通过它扮演原作者和读者间的中间人的角色。李霁野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文中保留了很多欧式句法。黄渊深的译本直译意译相融,考虑了当今读者的审美水平和接受水平。两部译作都为这本小说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做出了贡献,是其翻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务刚;;接受美学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潘红;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朱健平;;翻译研究·诠释学和接受美学·翻译研究的诠释学派[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4 朱健平;;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屠国元;李静;;文化距离与读者接受:翻译学视角[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穆雷;接受理论与习语翻译[J];外语研究;1990年01期

7 葛校琴;译者主体的枷锁——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化[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8 王松年;翻译:向接受美学求助什么?[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9 胡安江;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方梦之;译文如何为读者所接受——从《混沌学传奇》谈起[J];上海科技翻译;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程永生;描写与交际——我国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两大主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6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刘晓峰;;从SL-TL语域比较的角度谈翻译中的语域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允;杨家勤;;功能翻译理论与鲁迅翻译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易杰;罗桂英;;简析电影片名翻译的“不忠”[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道明;;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梁志坚;;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揭示语英译——从“顾客止步”等的英译谈起(兼与刘永红老师商榷)[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刚;《金瓶梅》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伍争;论陪同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周锡梅;从接受美学视角看吴钧陶与Witter Bynner的杜诗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雪青;《简·爱》不同时代译本的语言风格[J];大连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王桂妹;话语系统转换的历史合法性——“五四”文化激进主义与白话文运动[J];东北师大学报;2001年06期

3 笪鸿安,陈莉;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蔡新乐;试论翻译过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黄忠廉,筱杨;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述评[J];中国科技翻译;1998年01期

6 彭秋荣;翻译的阐释性[J];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03期

7 刘峥;;论翻译标准的多元化——从接受理论谈起[J];外语研究;1991年03期

8 葛校琴;译者主体的枷锁——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化[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9 张德明;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J];人文杂志;2004年02期

10 陈志杰;动态的读者反应论对翻译的指导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是谁迷失在太阳里?——从接受理论角度重读《太阳照样升起》[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刘虎;;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多元化标准[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叶塑;;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待广告翻译[J];现代交际;2009年11期

4 刘惬文;;汉语英译中的“文化保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何佩兰;;接受理论视角下的亲属称谓翻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罗庆;;从接受理论谈古诗英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7 戴舒芩;;读者与文本——接受理论的两极[J];文教资料;2007年21期

8 李淑杰;谢小禅;;用接受理论统一古诗英译的标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吴玉光;;从接受理论看汉语诗词中模糊表达的英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薛芳;;接受理论在文学作品阅读中的运用[J];学语文;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京;;《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中译本序[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2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陳善偉;;香港地區翻譯概況[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6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葛铁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简评《一千零一夜》中译本[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9 达生;;《明季党社考》中译本[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10 李宁;;戴着锁链跳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南京浩劫》改写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郑友仁;[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谢蜀生;[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青木;[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肖鹰;[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朱起煌;[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沛郁;[N];山西日报;2005年

9 高峰枫;[N];东方早报;2011年

10 陈会鑫;[N];中国石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方钦;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边利丰;隐逸诗人的历史影像—陶渊明经典化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曹志建;功能主义视角下软性法律外宣文本的翻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刘润;日本财政重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颖;从接受理论对比分析《红字》两中译本[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雯雯;从接受理论谈《简爱》两中译本的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娟;改写理论关照下的《西风颂》三中译本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4 占艺苑;改写理论视角下《飘》两种中译本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5 何炫;[D];郑州大学;2010年

6 刘金华;操纵论视角下《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晓晶;从接受理论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译本[D];中北大学;2012年

8 何芳;从Death of a Salesman三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看戏剧翻译的对话性[D];湖南大学;2010年

9 唐晓丽;从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看小说《回顾:公元2000-1887年》的三个中译本[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炜;从Red Star over China四个中译本看意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从接受理论谈《简爱》两中译本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7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87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