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唯美主义视角下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探析

发布时间:2018-10-23 15:44
【摘要】:"为艺术而艺术"是唯美主义者高扬的旗帜与精神,具体来说唯美主义者切断了艺术与道德的联系,艺术与真理的联系,主张趣味性居首,感性精神至上,从而使得现代人对于生命的反思回归到最初的身体层面。唯美主义既体现了现代审美的意蕴,也反映出其内在的深刻矛盾。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深深地体现了这种唯美主义的风格,故本文拟从唯美主义的视角对莎士比亚的创作风格进行剖析。
[Abstract]:"Art for Art" is the flag and spirit of aestheticists. Specifically, aestheticians cut of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 and morality, art and truth. So that modern people's reflection on life back to the initial level of the body. Aestheticism not only embodies the implication of modern aesthetics, but also reflects its deep contradiction. The famous British dramatist Shakespeare's plays deeply embody this aestheticism style, so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Shakespeare's writing style from the aestheticism angle.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海英;;《阿甘正传》反讽音乐浅析[J];电影评介;2008年17期

2 李正栓;王明;;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永恒主题[J];河北学刊;2013年02期

3 李伟民;;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郭德民;乾坤巨手与泥塑小人的两位一体——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矛盾内蕴与文化渊源论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5 李伟民;施莱格尔兄弟对莎士比亚的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6 梁工;;莎士比亚戏剧的终极关注[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7 王忠祥;;“人类是多么美丽!”——《暴风雨》的主题思想与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8 罗益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三个主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光辉;;宽恕与和解——《暴风雨》主题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2 胡晓琴;;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3 何树勋;李涛;魏信平;;随莎士比亚而去——试论英国戏剧的衰落[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张坚;;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研究文献综述[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蔡晓蕙;;犹太情愫——菲利普·罗思小说创作的精神之母[J];长城;2012年12期

6 英君;;浅谈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人观[J];长城;2012年12期

7 王树利;靳乾;;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性”主题之微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6期

8 王民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悲观主义研究[J];华章;2010年35期

9 赵秋棉;赵雅习;;莎士比亚戏剧与卡塔西斯[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孟静;;至真 至诚 真爱有言——透过十四行诗看莎士比亚的情感[J];海外英语;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娟;行走在银幕上的德古拉[D];上海大学;2010年

4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艳;失衡导致的悲剧—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红梅;莎士比亚的风俗喜剧:家庭嬗变与建构的困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年

5 严晨;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莎士比亚的情爱观[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范冬梅;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善、真”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崔传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修辞现象[D];山东大学;2007年

8 许玲;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思想与莎剧翻译[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惠;《李尔王》三个译本之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晨;论博尔赫斯创作中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华泉坤,崔燕;意象不同凡响《麦克白》熠熠生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3 李伟民;从人民性到人文主义再到对二者的否定——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国形象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伟民;普及推广莎士比亚研究的基本建设——评《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J];辞书研究;2004年06期

5 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文学;2008年07期

6 罗艳丽;;《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7 郭志斌;;电影《阿甘正传》中“飘浮羽毛”意境的解读[J];电影评介;2008年02期

8 杜慧颖;;解读《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J];电影评介;2008年03期

9 李芬;;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看其爱情观[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从丛;再论哈姆莱特并非人文主义者[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民;莎士比亚文化世界——评《简明莎士比亚辞典》[J];中国图书评论;1991年06期

2 魏家川;夫妇为人伦之始──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探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影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他的“黑夫人”[J];世界文化;1994年02期

4 王吉梅,阎黎;立足现实 反思人性─—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创作倾向[J];学术交流;1995年02期

5 方平;;《新莎士比亚全集》:我的梦想[J];出版广角;1995年06期

6 郭德民;乾坤巨手与泥塑小人的两位一体——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矛盾内蕴与文化渊源论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7 曹晓军;“莎士比亚化”的内涵、影响和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06期

8 刘丛如;吴向军;;《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以莎士比亚、海明威为例[J];中国宗教;2006年06期

9 赵增虎;;莎士比亚复仇剧中复仇的意象——人文主义的关怀[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4期

10 李赋宁;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刘仪华;;魅力永恒的《圣栎树》——浅论莱斯·默瑞的创作风格[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卢艳玲;;魔幻之下的真实建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颜学军;;马洛“欲望”戏剧的伦理维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颜红菲;;莎士比亚悲剧的伦理冲突与审美现代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宋德发;;道德的相对性与历史性——解读《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伦理意蕴[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叶丽贤;;文化建构与自我意识:论奥赛罗在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他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易沉;莎士比亚诗作的出版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通讯员 杨英姿邋记者 余传诗;《读莎士比亚》:王元化88岁生日收到最可心的礼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子雨;说不尽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余凤高;哈姆莱特父亲的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高峰枫;莎士比亚“人生如舞台”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李国文;汤显祖和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蔺海波;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吴弘毅;世俗气息和历史真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孟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亚[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高莲芳;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与《圣经》的互文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新亚;阐释爱情故事内涵的语言巨匠:莎士比亚《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程雪芳;莎士比亚两部长诗的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3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4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7 董莉;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管窥其诗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马春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多重复义[D];西南大学;2007年

9 陈丽勤;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自然场景意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张松林;莎士比亚戏剧恶魔人物论[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8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c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