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劳伦斯研究之考察与分析
[Abstract]:The Lawrence study in China began in the 1930 s and flourished in the 1980 s. In the 1980s, Lawrence's depiction of sex was the focus of scholars' attention, and also inspired and inspired Chinese writers to explore human nature in depth. After the 1990s, the scope of Chinese scholars' research on Lawrence continued to expand. The theme of conflict betwee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nature, the theme of gender relations, the theme of death and regeneration, the d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psychology, the primitive doctrine, etc. It also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taphor techniques in his works. Psychoanalysis, ecological criticism,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rchetypal criticism, deconstruction criticism, narratology, ethical criticism, etc.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anslation of Lawrence's works in China is intermingled, the study is repeated at a low level, and the lack of academic norms is very seriou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元,朱瑞青;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对话——简析《约瑟夫·安德鲁斯》和《尤利西斯》[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宋兆霖;苏美八十年代小说: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相互吸收、相互交融[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3期
3 支宇;后现代主义境遇中的艺术生产[J];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02期
4 杨金才;第九届全国美国文学年会在西安召开[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1期
5 赵凯荣;后现代主义与人文精神的重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左金梅;浅论《洪堡的礼物》的现代主义倾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梁玉;;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的萌生与发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4期
8 梁玉;;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的萌生与发展[J];科技资讯;2007年03期
9 梁玉;;伍尔夫现代小说理论的萌生与发展[J];科技资讯;2007年05期
10 李丹婷;;浅议中西方现代主义中的理性价值转变[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翁文娴;;自浪漫过渡至现代主义——雨果及波特莱尔诗内“阴暗面”的份量[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连敏;;走近北欧诗歌——在京诗人与丹麦诗人的对话[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5 万胥亭;;从波特莱尔的“时尚现代性”走向现代艺术的四种“诗意现代性”[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胡燕双;;《海浪》中的后印象派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丛滋杭;;论艾略特早期诗歌的沟通障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邱纪军;;意象派的诗学范式转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子雨;另一种评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启科分校终身教授 张爱平;文学与科技的较量[N];解放日报;2010年
3 叶廷芳;西方先锋文学的现代精神[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王安忆;低地的命运[N];东方早报;2011年
5 刘舸 湖南大学文学院;从差异走向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物质利益”: 现代主义英语文学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童燕萍;从《屠场》的接受史看20世纪文学批评导向的影响[N];文艺报;2005年
8 外文所 陈众议;西方小说、类小说的一种纵向概括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廖小文;现实主义,一盏光明的灯火[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杨仁敬;走近美国后现代派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树魁;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2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厦门大学;2003年
3 李美华;琼·狄第恩作品中新新闻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角度展现[D];厦门大学;2004年
4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5 谭惠娟;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8 甘文平;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有关越南战争的小说[D];厦门大学;2003年
9 王庆勇;论亨利·米勒的小说艺术[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郑体武;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云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代主义主题[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曲艳丽;人生舞台的小丑——《五号屠场》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征;《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t,
本文编号:2289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28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