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京华烟云》两译本的民俗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角下《京华烟云》两译本的民俗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工业大学》 2012年
顺应论视角下《京华烟云》两译本的民俗翻译研究
王雪
【摘要】: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到1939年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林语堂积极地向西方普及中国经典文学,并热衷于把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告诉世人。他的著作给存在文化差异的东西方架起了一座桥梁,而Moment in Peking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书中把一幅中国民俗文化的壮观全景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小说先后由张振玉和郁飞译成中文。很多学者以张的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视角宏观地研究了其中的文化翻译,而以张和郁两个译本为对象的翻译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两译本中民俗翻译的对比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中国民俗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沉淀,多彩的民俗正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研究民俗翻译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借鉴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对于民俗的分类,尝试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视角对比研究Moment in Peking两译本的民俗翻译。 Verschueren顺应论的核心是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动态过程。该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是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它有四个分析维度:即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翻译是语言使用的复杂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译者及其翻译策略受到语言内部和外部各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适当的选择。因此,翻译也是一个在语言各层次上动态的选择过程。基于此,本文将Moment in Peking译本的民俗翻译置于顺应论的系统框架下进行研究,,比较两位译者如何动态地选择顺应不同因素来翻译中国民俗文化,并以此证明顺应论对民俗翻译强大的解释力,希望能为文学翻译开辟新途径。 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全文的结构。第二章介绍Moment in Peking及其作者林语堂,林语堂的语言特点,小说的两个中译本和两位译者的语言特点,前人对该小说译本的研究。第三章介绍民俗概念和民俗翻译,并对Moment in Peking中的涉及到的民俗进行分类。第四章阐述顺应论,指出翻译实际上是译者选择顺应的过程。第五章在顺应论理论框架指导下分析Moment inPeking两译本中各类民俗的翻译,比较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动态顺应不同因素以实现其翻译目的。第六章是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Moment in Peking两个中译本的民俗翻译,提出在顺应论视角下的民俗翻译模式:民俗翻译本质上是为实现中西文化沟通不断进行语言选择从而顺应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的动态过程。因此,顺应论对民俗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凌兰波;贾德江;;从动态顺应论角度看译者与译文的选择与顺应[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刘勇;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舒启全;瑖不掩瑜 美中不足——评张振玉教授译《京华烟云》[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张秀燕;;《京华烟云》译著主要误译评述[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年06期
6 王琼;文化的正常化与陌生化——《瞬息京华》及其中译本个案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8 陈喜华;试论翻译中的语境顺应[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9 张蕾;;版本行旅与文体定格——《京华烟云》中译本研究[J];河北学刊;2012年01期
10 刘树英;任晓霏;;哲学诠释学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运用——《京华烟云》两个汉译本的对比[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圆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单雅娇;《京华烟云》的文化回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方小卿;《京华烟云》汉译之文体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吴央波;《京华烟云》两个中文译本文化还原的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存芳;;民族地区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之探讨——加快发展和壮大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力量[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马宁;;羌族成年礼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朱翠容;;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万德权;陈兴亮;;藏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与宗教文化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张阳;龚昭;;论马建忠“善译”之等值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王丽思;;顺应论与中国文化专有项翻译——以中国英语新闻报道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方金华;;畲族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地为考察对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9 王和玉;;从顺应论看商标词的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党晓虹;;试析陕西农业生产民俗的区域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王惠萍;;从《饮酒》(其五)的五个译本看译者的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呼致伟;;解读七夕[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4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黄艳艳;;从文化语境看归化和异化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席晓青;;演讲语篇中说话者的元语用意识与元语用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尉富国;;西部大开发与右江流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胥文玲;明清闽北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焦晴;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郑伟;民间传统体育赛事对乡镇、街道(社区)和谐发展的促进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振媛;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围城》的幽默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詹声斌;《京华烟云》中的“庄周哲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靖;翻译中民族色彩词汇的处理方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邵英俊;;中国文化的真实摹写——京华烟云张、郁译本部分章节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刘勇;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6 舒启全;瑖不掩瑜 美中不足——评张振玉教授译《京华烟云》[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7 黄碧蓉;文化的可译性限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晓宁;边缘游走:林语堂的人文探寻[J];东南学术;2000年05期
9 何文贤;范云霞;;文化差异及翻译的本土化策略[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6期
10 林宝珠;;读者期待视野与翻译[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玲;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方小卿;《京华烟云》汉译之文体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周敏;期待视野理论的拓展与文学史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4 曾素英;从接受理论看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段丽丽;论姚斯的接受理论[D];新疆大学;2005年
6 吴玲玲;翻译家林语堂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金凤;期待视野与文学作品重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范荣;从“期待视野”透视晚清小说翻译的选择[D];重庆大学;2005年
9 吴娜;“期待视野”与翻译中的注释[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迟文杰;以原著的名义—《京华烟云》的话语策略[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巧琳;广告翻译中的顺应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刘靖;;从顺应论看义乌商品商标的翻译[J];考试周刊;2009年24期
3 栗宏;;骂詈语翻译的顺应与等效——以红楼梦两个译本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夏望秋;;顺应论视角下商标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唐植培;戈玲玲;;《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熊艳丽;;从语境顺应理论看李商隐《无题》的英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8期
7 付有龙;;从美学角度谈顺应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09年17期
8 廉凤;;从顺应论看广告英语的翻译[J];考试周刊;2010年06期
9 陈艳芳;刘娜;刘祎;;基于顺应论的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张丽红;;文化语境顺应与广告翻译[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坤坤;;翻译中男女性别差异的探索[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孟晋;;我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建军;;从人工翻译到协同翻译[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中强;;提高查词和判别效率 提高翻译速度和质量[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彭蓉;;哪里去找又快又好的翻译?——翻译速度,翻译人才职业化面临的新问题[A];中国翻译人才职业发展——2009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甘柳青;;翻译的研究[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董敏;;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柯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叶廷芳;[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记者 李瑞英;[N];光明日报;2010年
4 王青松;[N];文艺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文敏;[N];浙江日报;2010年
6 国际译联副主席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 黄友义;[N];人民日报;2009年
7 记者 朱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文敏;[N];浙江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舫 任姗姗 博主 李辉 (传记作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作者);[N];人民日报;2009年
10 黄美茹;[N];就业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伟;老舍作品翻译的文学再现与权力运作[D];山东大学;2013年
2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7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虹;动态顺应与《李尔王》的翻译[D];湘潭大学;2005年
2 唐植培;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视角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D];南华大学;2008年
3 吴萍萍;基于顺应论的翻译探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付岚;通过比较《京华烟云》三译本看意识形态及诗学对翻译的操控[D];燕山大学;2010年
5 陈娴;从《伪君子》的两个中文译本看戏剧翻译再创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文静;目的论视角下《圣经·箴言》(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洵;顺应论视角下《道德经》的翻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刘峰;小说对话的翻译——从主观化对等的角度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个中文译本的个案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9 周娟;从顺应论视角看严复《天演论》的翻译[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刘叶琳;评价理论在童话翻译中的应用[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顺应论视角下《京华烟云》两译本的民俗翻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