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文学经典中的“他者”——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11 16:55
【摘要】:正诺贝尔文学奖因其世界性和权威性成为世界文学中的最高荣誉。在其一百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有不少获奖者受到了人们的质疑,但绝大多数获奖者作品都在历史的变迁中成为文学经典载入文学史册。诺贝尔文学奖的创始人诺贝尔在1895年写下遗嘱,将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授予"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同时"评奖不考虑候选人之国籍"。的确,与
[Abstract]: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has become the highest honor in world literature because of its cosmopoliteness and authoritativeness. In its more than 100 years of history, although many of the winners have been questioned by people, most of the winners' work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 the changes of history. The found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Nobel, wrote a will in 1895 to awar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o "the person who created the best work in literature" and "does not consider the nationality of the candidate". Indeed, with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文学经典中的文化政治”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LX12_0901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发有;;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当代文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彭正梅;;学习中的消极经验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赵圣勇;;“实体即主体”的生存论维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10 曾冰;石春霞;张桂芳;;西方理性主义历史发展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涯倩;;试论共同体的宗教本质[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衣俊卿;;马克思主义哲学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7 陈天庆;;世界历史性、社会实践及自身——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存在论断想[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杜胜利;;钱学森系统精神观的理论价值[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国坛;;马克思哲学劳动主题引论——兼与吴晓明教授对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侯彦峰;;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与共产主义思想[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振华;网络语境下自然人格的法律扩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朱荣建;“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苏昌强;论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徐小斌;从诺贝尔文学奖谈开去[J];外国文学;1997年05期

2 张建丽;中国人有诺贝尔奖情结吗?[J];外国文学;1997年05期

3 长谷川泉,孟庆枢 ;川端康成与诺贝尔文学奖──兼论川端文学入门的钥匙[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谈创作》[J];文艺研究;1987年06期

2 文楚安;戈迪默谈文学、社会和政治[J];译林;1992年03期

3 石田健夫;钟玉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之死[J];世界文化;1992年02期

4 王珂;周有祥;;中国人不必轻视诺贝尔文学奖[J];中国国情国力;1997年02期

5 晋鸿;;一九九七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达里奥·福[J];世界博览;1998年02期

6 罗多弼;王宏图;;漫谈诺贝尔文学奖[J];上海文学;2003年10期

7 万之;;隔日黄花再生香——简评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剧作家品特[J];西湖;2005年12期

8 胡碟;黄念然;;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观念的流变[J];粤海风;2006年06期

9 宋德发;;龚古尔“百年老店”的品牌危机[J];世界文化;2007年01期

10 潘年英;;文学如何“人类”?而且“学”——以近十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和作品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善洁;;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启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罗晓云;;手中的鸟——析莫里森《宠儿》中的环境描写[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3 曹志明;郭丽萍;;大江健三郎与其初期作品[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张民;;六十年散不尽的烽烟[A];万里长城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5 代晓东;王小平;;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的文学人类学向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孟繁华;;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7 李伯勇;;我们时代的合谋——“文学经典”焦虑之我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8 金宏宇;;副文本与现代文学经典的建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陈伟华;;论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当代大学教学——以《阿Q正传》为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卞葆;;论责任编辑的形象塑造[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诺贝尔文学奖[N];光明日报;2008年

2 杨振同;谁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耶利内克[N];深圳商报;2004年

3 本报驻安卡拉记者站 孙晓敏 李玉东;发现表达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新符号[N];光明日报;2006年

4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诺贝尔文学奖:将世界思潮引向何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张颐武;“盲点”的焦虑[N];北京日报;2002年

6 李雅宁;诺贝尔文学奖商机巧把握[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王杨;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N];文艺报;2008年

8 记者 蒲荔子;德女作家赫塔·米勒获诺贝尔文学奖[N];南方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姚贞;诺贝尔文学奖——图书市场的“点金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10 王理行;诺贝尔文学奖与文学的悲哀[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玲玲;“自我之狱”与“外边”[D];复旦大学;2012年

4 唐晓云;用自己的声音言说[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6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9 韩梅;自身与他者的辩证关系[D];复旦大学;2012年

10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金;2001-2009诺贝尔文学奖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2 薛武;走向后现代现实主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曹英慧;[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毅;言说美国属性[D];武汉大学;2005年

6 周建;罗琳的“隐身衣”[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子强;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8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新;麦尔维尔小说中的后殖民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5年

10 张平;论《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及反东方主义元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72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72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